卫生计生系统综合管理体系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公共卫生服务标准
03
信息化监管平台
04
应急响应体系
05
人才培养机制
06
质量评估系统
01
系统架构建设
01
系统架构建设
PART
行政组织框架设计
包括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机构。
卫生计生行政机构
如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卫生等专业机构。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医疗服务提供者。
医疗卫生机构
职能分工协同机制
卫生计生行政机构
负责制定政策、规划、标准,并监督执行。
01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负责公共卫生监测、评估、预警、应急处置等。
02
医疗卫生机构
负责日常医疗服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等工作。
03
三级网络覆盖规划
国家级网络
由国家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组成,负责全国卫生计生工作的决策、指导和协调。
省级网络
地市级网络
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组成,负责省内卫生计生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由地市级卫生计生行政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组成,负责地区卫生计生工作的具体实施。
1
2
3
02
公共卫生服务标准
PART
基础医疗资源配置
医疗卫生技术人员配置
根据服务人口数量、服务半径等因素,合理配置医疗技术人员。
03
建立健全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包括卫生院、卫生室、诊所等。
02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医疗机构设置标准
包括医院的布局、科室设置、人员配置、设备配置等。
01
制定传染病报告制度、预防接种制度、应急处置预案等。
传染病防控
建立慢性病登记、报告、随访、管理等制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慢性病管理
开展疾病监测、健康相关因素监测等,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公共卫生监测与评估
疾病防控实施规范
妇幼健康管理指标
孕产妇健康管理
提供孕前保健、孕期保健、分娩期保健等服务,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01
儿童健康管理
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预防接种、生长发育监测等,降低儿童死亡率。
02
妇女健康检查
定期开展妇女病普查、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等,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03
03
信息化监管平台
PART
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居民健康信息数字化
通过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将居民的健康信息数字化,便于存储、查询和管理。
02
04
03
01
健康数据分析
系统能够对健康数据进行分析,为卫生计生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数据实时更新
居民的健康数据能够实时更新,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数据隐私保护
采取严格的数据隐私保护措施,确保居民个人信息安全。
疫情直报数据通道
疫情信息快速上报
疫情信息实时跟踪
疫情信息及时发布
疫情信息跨部门共享
通过疫情直报数据通道,实现疫情信息的快速上报和共享。
在疫情发生时,能够及时向公众发布疫情信息,提高公众防疫意识。
对疫情信息进行实时跟踪和分析,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实现跨部门疫情信息共享,提高疫情防控的协同效率。
智能终端应用部署
移动医疗服务
健康监测与预警
健康教育与宣传
智能设备接入
通过智能终端应用,提供移动医疗服务,如在线咨询、预约挂号、远程诊疗等。
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实时监测居民的健康状况,实现健康预警和早期干预。
通过智能终端应用,向居民提供健康教育信息和宣传,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智能终端能够接入各种智能医疗设备,如智能血压计、血糖仪等,实现健康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上传。
04
应急响应体系
PART
突发预案分级机制
国家级预案
针对全国范围或跨省级行政区域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定国家级应急预案。
01
省级及以下预案
各省、市、县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级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02
专项预案
针对某种特定类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如传染病、食物中毒等。
03
医疗救援物资储备
储备常用药品、急救药品、疫苗等,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及时供应。
药品储备
储备必要的医疗器械、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检测试剂等。
医疗器械储备
建立医疗救援物资调配机制,确保物资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
物资调配机制
跨部门联动处置
其他相关部门
如公安、交通、民政等,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际情况,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03
负责综合协调应急资源,组织抢险救援,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02
应急管理部门
卫生部门
负责组织协调医疗救治、疾病防控等专业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01
05
人才培养机制
PART
专业队伍能力建设
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提高卫生计生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医学专业知识培训
管理能力培养
学科建设与发展
通过培训和实践,提高卫生计生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领导力,促进团队协作。
鼓励卫生计生人员参与学科建设,推动医学科技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