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重症垂体ACTH腺瘤病人并发症的管理;CONTENTS;疾病概述;概述;病例展示;病例展示;患者病程—“时间轴图”的绘制(前期);患者病程—“时间轴图”的绘制(中期);患者病程—“时间轴图”的绘制(中期);;二、病情介绍;二、病情介绍;项目;二、病情介绍;药物效果;各项护理评分
;护理问题;并发症的管理;P1.电解质紊乱
相关因素:与患者长期ACTH分泌过多导致醛固酮增多有关
护理目标:病人精神状况好,食欲正常
护理措施:
1、正确记录24小时尿量及体重变化;
2、按时抽血化验,复查离子情况;
3、按照静脉补钾原则遵医嘱积极纠正低钾血症;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的变化;
5、完善相关检查,寻找病因,及早手术治疗;
6、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及饮食。
效果评价:患者出院前血钾可达到3.45mmol/l
;如何安全有效的补钾呢?;静脉补钾原则;该患者的补钾过程;日期;P2.潜在并发症:脑疝
相关因素:与垂体瘤术后并发颅内出血有关
护理目标:严密观察病情,配合医生及时抢救。
护理措施:
1.垂体瘤术后密切监测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每小时尿量,控制好血糖(目标血糖8-10mmol/l)血压(目标血压130-140mmHg),及时记录。
2.遵医嘱用药,治疗上给予丙戊酸钠微量泵入预防癫痫发作,氢化可的松静点激素替代,奥美拉唑钠静点抑酸、保护胃黏膜、预防术后应激性溃疡,地佐辛肌注镇痛,补液维持内环境平衡等治疗。
3.发现意识变化立即通知医生,急查头颅CT。积极完善术前准备,抽血检验及剃头、配血、皮试
4.术后严格执行“神经外科颅脑术后各种引流管护理常规”
效果评价:患者当日急诊手术,未发生脑疝。
;1、病人术后回室后,首先了解各类引流管放置的部位、引流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免造成不应有的错误引流。如脑室引流,引流袋的位置过高,达不到引流目的,过低脑脊液引流过多过快,会引起头痛、呕吐、严重的甚至诱发颅内出血或血肿形成。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防止感染。保持引流密闭性,每日记录引流量及其性状,定期送常规检查及细菌培养,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接头处严密消毒后用无菌纱布包裹,保持引流管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
3、保持引流的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经常检查接头处有无松脱,不可盲目加压冲洗引流管,以免造成不良的后果。
4、观察并记录,注意观察各种引流管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发现异常及时告知主管医生。
5、病人的体位,因咳嗽、呕吐、躁动均有导致引流位置的改变及颅内压的改变,因此,动作要轻巧,病人的体位要舒适,头部不能过仰过屈,搬动病人时应暂时夹闭引流管,防止颅内压急剧变动而发生意外。
;P3.体温升高
相关因素:与肺部感染有关
护理目标:高热伴随症状减轻或消失,病人舒适度增加
护理措施:
1.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及时记录。
2.遵医嘱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3g静点/q8h抗炎治疗,联合万古霉素1g静点/q12h抗球菌治疗。盐酸氨溴索静推Q8h,雾化吸入爱全乐0.25mg,q8h平喘祛痰。
3.行气管切开,加强痰液引流。每两个小时翻身扣背,帮助痰液引流。
4.体温<38.5℃时给予冰袋物理降温,及温水擦浴;体温>38.5℃时给予药物治疗:消炎痛栓肛塞
4.执行吸痰护理、引流管护理及深静脉护理时应严格遵循无菌原则。
5.注意手卫生,做好患者床单为及周围环境及物品的清洁。
效果评价:体温恢复正常37℃以下,感染指标均已下降:白细胞:由11.9×10^9/L,降至6.62×10^9/L,C反应蛋白:由88.37mg/L↑降至4.19mg/L。;P4、有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
相关因素:与患者长期卧床及应激状态有关。
护理目标:严密观察,及时发现深静脉血栓并协助医生处理。
护理措施:
1.每日评估发生静脉血栓风险,及时通知医生;
2.每2h翻身,并使用软枕抬高下肢20°;促进下肢静脉回流。使用预防静脉血栓物理疗法肢体气压泵每日2次。病情稳定后积极康复训练,肢体主被动训练、针灸,电刺激等。
3.保证患者入量,多饮水,可以稀释患者血液。
4.动态测量患者下肢周径,实时监测患者D-二聚体及双下肢B超检查。
5.发现肌间隙血栓后立即通知主管医生,停用肢体气压泵,并告知患者家属注意事项,严禁挤压按摩下肢。
效果评价:11月25日双下肢B超提示:双下肢肌间隙血栓
;总结;时间;时间;;;;文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