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流程清单式管理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血液准备流程
01
输血申请管理
03
输血前核对流程
04
输注操作规范
05
输血中监测要求
06
输血后记录与追踪
01
输血申请管理
申请单填写规范
填写患者基本信息
填写输血品种和数量
填写输血原因
填写申请医师信息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等,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详细记录输血原因,如失血、贫血、手术等,以及输血前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等指标。
根据病情需要,明确申请输血的品种和数量,如全血、红细胞悬液、血浆等。
包括申请医师的姓名、职称、签名等,确保输血申请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适应症审查要点
审查输血指征
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输血是否确实必要,避免滥用输血。
02
04
03
01
审查输血风险
评估输血可能带来的风险,如输血反应、感染等,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审查输血品种和数量
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际需要,审查输血品种和数量的合理性,避免浪费和不必要的风险。
审查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的过敏史、输血史等情况,确保输血安全。
紧急用血绿色通道
紧急用血申请流程
在紧急情况下,为保证患者及时获得输血治疗,可简化输血申请流程,快速审批紧急用血申请。
紧急用血后补充申请
在紧急情况下使用血液后,应尽快补充完善相关手续和申请材料,确保用血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紧急用血监管机制
建立紧急用血监管机制,对紧急用血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确保用血的安全和有效。
紧急用血人员培训
加强医务人员的紧急用血培训,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理能力和输血技术水平。
02
血液准备流程
血型匹配确认标准
确保患者与供血者的ABO血型相符,避免发生溶血反应。
ABO血型系统检测
对于Rh阴性患者,需特别关注供血者的Rh血型,避免Rh溶血。
Rh血型系统检测
在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进一步验证患者与供血者的血型匹配性。
交叉配血试验
检测患者血液中是否存在不规则抗体,以避免输血引起的免疫反应。
抗体筛查
血液制品库存核查
血液制品入库验收
血液制品出库复核
库存血液制品定期检查
库存预警机制
对每袋血液制品进行核对,包括血型、献血者信息、血液成分、有效期等。
定期对库存血液制品进行质量检查,确保血液制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血液制品出库前,再次核对患者信息、血型、血液制品类型等信息,确保无误。
建立库存预警机制,及时补充血液制品,确保库存充足。
冷藏储存
确保血液制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中,以保证其活性。
温度监控
在血液制品的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实时监测温度,确保温度始终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冷链设备维护
定期检查和维护冷链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的温度失控。
冷链操作人员培训
对冷链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其掌握冷链运输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冷链运输保障措施
03
输血前核对流程
双人核对执行要求
核对患者输血申请单与医嘱是否一致
确保输血申请单上的患者信息与医嘱相符,避免输错血。
核对患者与输血申请单
核对血袋标签信息
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基本信息,确保输血申请单与患者一致。
核对血袋上的血型、血液成分、有效期等标签信息,确保血液质量。
1
2
3
患者身份信息验证
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基本信息,确保患者身份无误。
核对患者基本信息
核对患者血型是否与输血申请单和血袋标签一致,避免血型不符导致的输血事故。
核对患者血型
了解患者是否有输血过敏史,做好输血前的过敏试验和急救准备。
核对患者过敏史
血液质量目测标准
核对血液成分及有效期
核对血袋标签上的血液成分和有效期,确保使用正确的血液制品。
03
检查血袋是否有破损、渗漏,确保血液无污染。
02
检查血袋密封性
观察血液外观
正常血液呈红色、均匀、无凝块,如有异常需及时处理。
01
04
输注操作规范
静脉通路建立原则
选择血管
优先选择上肢静脉,避免选择下肢静脉,以保证血液流速和减少输血反应。
01
无菌操作
在建立静脉通路时,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防止感染。
02
通路维护
输血过程中,保持静脉通路通畅,避免血液外渗和针头堵塞。
03
输血速度控制标准
输血前必须核对患者信息、血液类型、输血量和输血速度。
输血前核对
输血速度调整
输血后监测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性别和输血目的,合理调整输血速度,避免输血过快或过慢。
输血后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指标,及时调整输血速度,确保输血安全。
发现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立即停止输血
根据不良反应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如抗过敏、抗休克等。
紧急处理
详细记录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时报告医生,以便进行后续处理和改进。
记录和报告
不良反应预案启动
05
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