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7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拆装》教案
授课班级
班级人数
授课教师
授课地点
授课课型
理虚实一体
授课课时
4课时
授课章节
名称
项目三任务二火花塞的认识与拆装
学情分析
为汽修相关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50%的学生对汽车的基本结构较为清楚,80%的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维修手册查阅资料,86%的学生具备基本的拆装能力,能够使用常用汽车维修工具。乐于动手实践,但安全、规范、质量意识等有待强化,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需要进一步锤炼。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1.掌握火花塞的作用、结构、类型及工作原理。
2.熟悉火花塞的拆装步骤、注意事项及工具使用方法。
3.了解火花塞常见故障及诊断方法。
技能
目标
1.能够正确识别不同类型火花塞。
2.能够规范使用工具进行火花塞的拆装。
3.能够初步判断火花塞的故障并进行简单维修。
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安全意识。
2.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
1.火花塞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火花塞的拆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火花塞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教学方法
1.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
3.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
教学资源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火花塞实物、拆装工具、维修手册等。准备实训车辆或发动机台架。
设计课堂任务单、评价表等。
2.学生准备:
预习火花塞相关知识。穿着工作服,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自主学习(20分钟)
检查教学设备、工具、材料是否齐全。
汽车点火系统知识学习课前学习情况测试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准备点火系统知识活页工单等资源包
1.完成课前测试
2.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课中理论学习(30分钟)
环节一:案例引入
威朗2016款轿车,购置时间为2017年8月,已经行驶58000多公里,近期车主发现怠速时发动机有抖动现象,加油门时提速无力,偶尔仪表发动机故障灯点亮,请4S店检查维修,恢复车辆技术状况。
创设情境:展示一辆无法启动的汽车,引导学生思考可能的原因,引出任务。
观察现象,思考问题,明确学习任务。
环节二:火花塞工作原理
在高电压的作用下,火花塞中心电极与接地之间的空气将迅速发生电离作用,形成带正电的离子和带负电的自由电子。当电极间的电压达到一定值时,气体中的离子、电子数目像雪崩一样增加,从而使空气失去绝缘性,间隙便形成放电通道,发生“击穿”现象。此时,气体形成发光体,即“电弧火花”。这种电火花的温度可高达2000~3000℃,足以点燃气缸燃烧室内的混合气。
2.火花塞结构
主要由中心电极、侧电极、绝缘瓷体、壳体、导电玻璃、导电金属杆、垫圈和密封垫圈等组成。
3.火花塞的作用、工作条件及对其的要求火花塞的工作条件极为恶劣,它受高压、高温负荷以及燃烧产物的强烈腐蚀,
4.影响火花塞跳火性能的因素
(1)火花寒电极形状的影响
(2)火花塞电极间隙的影呴
(3)气缸压缩压力的影响
(4)电极温度的影响
5.火花塞的分类
6.火花塞的检查
讲解火花塞的作用、结构、类型及工作原理,结合实物和图片进行展示。
讲解火花塞的拆装步骤、注意事项及工具使用方法,并进行示范操作。
讲解火花塞常见故障及诊断方法,结合案例分析。
认真听讲,观察实物,做好笔记。
积极参与互动,回答问题,提出疑问。
课中实践操作(70分钟)
环节一:教师演示
介绍火花塞常见的故障现象,讲解使用万用表检测点火线圈的方法,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在实车上演示点火线圈的拆装步骤,强调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
帮助学生掌握火花塞的拆装方法和检测方法。
认真听讲,观看演示,记录笔记。
环节二:实践操作
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操作,解答学生疑问。
分组进行操作练习,记录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课中总结评价(10分钟)
1.检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交流学习。
2.总结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对各组的操作进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后拓展(5分钟)
巩固课堂知识,拓展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布置作业:查阅资料,思考如何根据故障现象判断火花塞的故障原因。
明确课后作业要求。
教学反思
1.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不断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