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任务学习设计】4.3.3土壤与植物的生长(3) 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3.1 M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07
总字数:约2.57千字
文档摘要

PAGE1

PAGE1

第3节土壤与植物的生长(第3课时)教学设计

——植物的茎

【核心概念】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学习内容与要求】

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辩论和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茎的结构,说出其功能

【教学目标】

1.区分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2.知道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相适应的必要性

3.通过探究多种植物的茎从而得出普遍结论,培养自主探究能力,能够有效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学会

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思路】

本节课主要讲述茎的类型、结构和功能。借助二大活动“辨茎识类观形色一析茎探构造奥秘”实现茎的种类、结构、对应结构的功能的学习。对比常见的植物的茎,认识茎的分类,通过探索活动认识茎的结构,进而探讨与之相对于的功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发疑问,引入学习任务

【复习】

1、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说明植物要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生长所需要的;

2、不同植物对各无机盐的作用:有些无机盐用于构建:氮和镁是合成的原料,氮和硫是合成的原料。有些无机盐用于调节植物的活动:钾能使茎秆粗壮、促进的合成和运输,磷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

【答案】1、无机盐2、植物体叶绿素蛋白质生命淀粉开花

【引入】

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叶制造的有机物等都要通过茎运输到植物各个器官。这些物质在茎里的运输方式是怎样的?茎具有怎样的结构特点与其运输功能相适应?

二、新知展开,围绕任务,引导问题解决

(一)茎的类型

【活动1】不同形态的茎

自然界中,植物的茎是千姿百态的。你能叫出下列茎的名称吗?

1.植物的茎按形态可分为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和缠绕茎。如图所示:

豆角

豆角

直立茎特点:茎较坚硬能直立最常见代表:果树、甘蔗等

匍匐茎特点:平卧于地四周蔓延长不定根代表:草莓、甘薯等

缠绕茎特点:借茎本身缠绕他物上升代表:牵牛花、常春藤、菜豆等

攀缘茎特点:用卷须等攀缘他物上升代表:葡萄、黄瓜、爬山虎等

【特征区分】:直立茎能自己“站立”,匍匐茎只能“卧倒”,攀援茎和缠绕茎能借助他物“上升”,攀援茎有“手脚”帮助,而缠绕茎是靠“身体”缠绕上去的。

按组成分,茎可分为草质茎和木质茎

草质茎

草质茎

木质茎

【思考与讨论】:这些各种各样的茎,无论呈现什么特点,都是为了什么?

茎的生长都能使叶更好地伸展在空中,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过渡】茎的形态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结构基本相同,茎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木质茎的结构及作用

【探索活动1】观察木质茎的结构

观察要点:

(1)横切面明显分为几层?

(2)用解剖针轻轻扎一下质地较硬的是哪一部分?比较软的是哪一部分?

(3)树皮是否较易剥下来?解剖茎的各部分,摸一摸、捏一捏,说出你的感受。

【结论】茎有三层结构,最里面一层颜色淡,最外层颜色深,三层从外到内分别是树皮、木质部、髓。木质部质地最坚硬,髓质地较软。木槿花的茎,剥开能摸到较滑的结构,是形成层。

【探索活动2】请根据刚才的观察,完成下面思维导图

【小结】木质茎的结构

1、木质茎的结构:

木质茎一般具有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等结构。

(1)树皮:树皮包在茎的外层,对植物起保护作用。

(2)韧皮部:韧皮部位于树皮靠近木质部的部位;韧皮部中含有起输导作用的筛管。

(3)木质部:木质部中含有起输导作用的导管。

(4)形成层:形成层位于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就是能用手剥开树皮的地方)。

(5)髓:髓位于茎的中央,其细胞体积较大,具有储藏营养的作用。

视频:木本植物的茎结构

【思考与讨论】如果用细铁丝缠紧小树,对植物生长会造成伤害吗?为什么?

小树的树干上栓铁丝,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茎的加粗,铁丝会将韧皮部中的筛管切断,时间长了小树的根系无法获取营养而死亡,进而小树会也就死亡。

2、形成层:

(1)形成层的位置:木质茎中,形成层位于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

(2)形成层的特点:形成层的细胞只有2~3层,它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

(3)草质茎与木质茎的主要区别在于形成层:

木本植物的茎内有形成层,所以能逐年增粗,如树树、柳树等;但多数草本植物的茎内只有木质部和韧皮部,而没有形成层,所以长成后就不能再加粗生长了,如水稻、油菜、南瓜、毛竹等。

【思考与讨论】有些树干中心都空了,但还能活着,这是什么原因?

树干空心还能活着,说明只是损失了最里面的髓和一部分木质部,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