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重建术护理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01
手术概述与适应症
02
术前护理准备
03
术后即刻护理措施
04
并发症预防策略
05
康复期护理指导
06
长期随访与健康宣教
01
手术概述与适应症
乳房重建术是针对乳房缺失或变形患者,通过外科手术方式重新塑造乳房形态,使其接近正常乳房形态的手术。
乳房重建术定义
根据手术方法和材料不同,乳房重建术可分为自体组织重建、假体植入重建以及自体组织与假体联合重建等多种类型。
乳房重建术分类
乳房重建术定义及分类
适用人群与禁忌症分析
01
适用人群
乳房缺失或变形患者,如乳腺癌切除术后、乳房先天性发育不良、乳房外伤等,以及希望改善乳房形态的患者。
02
禁忌症
严重脏器功能不全、全身感染、手术区域皮肤感染、精神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等患者不宜进行乳房重建术。
术式选择标准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需求以及乳房缺失或变形的程度和部位,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式。
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需求
充分考虑手术的安全性、术后效果以及患者的预期目标,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同时,医生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也是决定手术方式的重要因素。
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
01
02
02
术前护理准备
患者身体评估要点
常规检查
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评估患者整体健康状况。
局部评估
乳房缺失情况、皮肤状况、胸壁肌肉发育情况。
评估患者既往病史
了解患者是否有手术史、放疗史、化疗史等,以确定手术方案。
评估患者生活习惯
了解患者吸烟、饮酒、药物使用情况,以优化手术条件。
心理干预与知情沟通
术前心理疏导
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缓解焦虑、恐惧情绪。
02
04
03
01
术前签字与知情同意
确保患者充分理解手术风险及术后注意事项,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详细介绍手术过程
让患者了解手术步骤、麻醉方式、预期效果等。
与家属沟通
向患者家属说明手术情况,取得家属的支持与配合。
术区皮肤标记规范
标记范围
标记方法
标记核对
术前皮肤准备
明确手术区域,包括乳房缺失部位、供区及手术切口线。
使用龙胆紫或专用皮肤标记笔进行标记,确保标记清晰可见。
术前需与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共同核对标记,确保手术部位准确无误。
术前一日进行皮肤清洁,备皮范围需大于手术区域,以减少术后感染风险。
03
术后即刻护理措施
生命体征监测重点
术后体温监测,及时发现发热或低体温症状。
体温
监测心率和心律,预防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心率
观察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
定期测量血压,确保术后血压稳定。
血压
保持引流管通畅
定期挤压引流管,防止堵塞。
01
引流物观察
观察引流物的颜色、量和性状,及时发现异常。
02
引流袋更换
定期更换引流袋,防止感染。
03
引流管拔除
根据医生指示,适时拔除引流管。
04
引流管维护与观察
体位管理与疼痛控制
体位
术后采取合适体位,促进伤口愈合和康复。
01
翻身
协助患者翻身,避免长时间卧床导致压疮等并发症。
02
疼痛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取相应措施缓解。
03
镇痛药物
按照医嘱给予患者镇痛药物,减轻术后疼痛。
04
04
并发症预防策略
感染风险防控方案
术前严格消毒手术区域,确保无菌操作;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术前准备
术后护理
患者教育
术前严格消毒手术区域,确保无菌操作;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术前严格消毒手术区域,确保无菌操作;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皮瓣血运监测方法
定期观察皮瓣颜色,出现苍白、发紫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观察皮瓣颜色
用手指轻压皮瓣,观察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判断血运是否良好。
毛细血管充盈试验
使用专业设备监测皮瓣温度,保持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皮瓣成活。
监测皮瓣温度
血肿/血清肿处理流程
早期发现
引流处理
压迫止血
后续护理
术后密切观察伤口周围情况,及时发现血肿/血清肿。
一旦发现血肿/血清肿,立即采用压迫止血法,减少血液渗出。
如血肿/血清肿较大,需及时切开引流,防止影响伤口愈合。
加强伤口护理,定期更换敷料,预防感染。
05
康复期护理指导
伤口护理标准化操作
清洁伤口
每次更换敷料前,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清洗伤口,保持伤口清洁。
01
伤口消毒
使用医生推荐的消毒液,对伤口进行消毒,防止感染。
02
伤口敷料
选择透气性好、吸水性强的敷料,保持伤口适度湿润。
03
避免刺激
避免使用含有酒精、刺激性化学物质的敷料或护肤品。
04
功能锻炼分阶段计划
手术后的1-3个月,以轻度活动为主,如散步、瑜伽等,促进身体康复。
早期阶段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手术后的1-3个月,以轻度活动为主,如散步、瑜伽等,促进身体康复。
手术后的1-3个月,以轻度活动为主,如散步、瑜伽等,促进身体康复。
疤痕按摩
使用适当的按摩手法,促进疤痕软化和平整。
疤痕贴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