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塌方事故预防与控制培训演讲人:日期:
目录CATALOGUE01基坑工程概述02塌方事故成因分析03预防控制措施04应急处理流程05典型案例分析06培训考核体系
基坑工程概述01PART
定义与分类标准定义基坑工程是指为进行建(构)筑物地下部分的施工,而由地面以下开挖形成的空间及其相关的土体开挖、支护、降排水和监测等工程总称。01分类标准根据基坑深度、支护形式、地质条件、环境因素等,基坑工程可分为不同类型,如浅基坑、深基坑、岩质基坑等。02
常见结构形式适用于土质较好、基坑深度较小的工程,通过控制边坡坡度,达到稳定基坑的目的。放坡开挖适用于基坑侧壁土质较好,且基坑深度不大的情况,通过向土体内部打入土钉,并在坡面喷射混凝土形成支护结构。适用于深基坑、地质条件复杂的工程,通过在基坑周围施工地下连续墙,达到截水、防渗和支护的目的。土钉墙支护适用于深基坑且地下水位较高的工程,通过打入钢板桩形成连续的支护结构,阻挡土体向基坑内移动。钢板桩支下连续墙
基坑的深度直接影响支护结构的选取和施工难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支护结构选型应根据地质条件、基坑深度、周围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保支护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地下水位过高会对基坑施工和支护结构造成不利影响,应采取合理的降水措施,如井点降水、明排等。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实时监测,掌握基坑变形和支护结构受力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关键设计参数基坑深度支护结构选型降水措施监测与预警
塌方事故成因分析02PART
如断层、节理、裂隙等对基坑稳定性有直接影响。地质构造如软土、砂土、黄土等抗剪强度较低,易发生塌方。土质特性地下水位高、渗流大,易导致基坑失稳。地下水地质条件影响
施工操作失误过度开挖未按施工设计进行开挖,导致基坑超挖。01支护不及时基坑开挖后,支护措施未及时跟进。02违规作业施工人员不遵守操作规程,如超载、乱挖等。03
支护设计缺陷设计参数不足支护结构设计时未充分考虑地质条件、荷载等因素。01如选择不适合的支护形式或材料。02细节设计缺陷如节点处理不当、连接不牢固等,导致支护结构整体稳定性不足。03支护类型选择不当
预防控制措施03PART
识别可能的地层移动、流沙、软土和岩石裂隙等现象。识别地质风险确定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特性,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评估地基稳定括土壤类型、土层结构、地下水位和土质力学性质等。详尽地质勘查形成完整的勘查报告,详细记录地质情况和建议措施。勘查报告编制地质勘查要求
支护结构监测根据基坑深度和地质条件,确定监测项目和频率。监测方案制定定期检查支护结构的完整性、变形和受力情况。支护结构检查设置预警值,实时监测和报警,确保及时采取措施。预警系统设置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及时调整支护方案。监测数据分析
根据地下水位和水量,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排水设计合理排水系统设置安装高效、可靠的排水设备,确保及时排除积水。排水设备安装定期检查排水系统的运行效果,及时清理和维护。排水效果监测在必要区域采取防水措施,防止地下水渗入基坑。防水措施补充
应急处理流程04PART
预警信号识别地面裂缝基坑周边地面出现裂缝,裂缝逐渐扩大或贯通。01支护结构变形基坑支护结构出现变形,如桩身倾斜、梁板裂缝等。02渗漏和涌水基坑内或基坑壁出现渗漏、涌水现象。03异常声响基坑周边出现土体发出的异常声响,如嗡嗡声、吱吱声等。04
人员疏散程序疏散路线确定安全的疏散路线,避免人员向危险区域聚集。01疏散方式根据事故情况,选择合适的疏散方式,如紧急撤离、有序疏散等。02疏散顺序按照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的顺序进行疏散,确保人员安全。03疏散指挥指定专人指挥疏散,确保疏散过程有序进行。04
抢险技术要点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控制事故扩大。抢险原则抢险方法抢险设备抢险人员根据事故情况,选择合适的抢险方法,如加固支护结构、封堵泄漏点等。准备抢险所需的设备,如抢险物资、抢险工具、通讯设备等。抢险人员需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抢险工作。
典型案例分析05PART
基坑施工过程中发生塌方,导致周边建筑物和道路严重沉降,多人伤亡。上海地铁4号线事故基坑支护结构失稳,发生大面积塌方,造成施工人员伤亡。深圳地铁5号线事故基坑施工过程中,因未按规定进行监测和支护,导致塌方事故。广州某基坑工程事故国内重大塌方案例
国际经验教训纽约地铁塌方事故基坑施工过程中,因地质条件复杂,支护措施不当,导致塌方事故,引起广泛关注。01基坑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勘察不充分,支护设计不合理,发生塌方事故。02日本某基坑工程事故基坑支护施工存在缺陷,导致塌方,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03伦敦地铁建设事故
事故责任追溯事故调查事故发生后,应尽快开展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