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七上生物知识点.doc
文件大小:27.19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6-07
总字数:约2.57千字
文档摘要

七上生物知识点

一、生物的特征

生物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例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获取营养物质。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如植物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动物通过排尿、出汗等方式排出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例如含羞草受到触碰会合拢叶片,动物会逃避敌害等。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一粒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动物通过繁殖产生后代。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子代与亲代之间有相似性(遗传),也存在差异(变异)。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等。例如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以减少水分散失,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分布不同,主要受温度影响。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常见的关系有捕食关系(如狼和羊)、竞争关系(如水稻和杂草争夺阳光、水分等)、合作关系(如蚂蚁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寄生关系(如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等。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很多。如骆驼刺根系发达,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厚,适应寒冷的极地环境。

-生物也能影响环境。例如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周围温度。

三、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消费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2.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是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如草→兔→狐。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

-食物网是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如果某一环节出现问题,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例如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

四、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显微镜的使用

-显微镜的结构包括目镜、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质中有许多细胞器,如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液泡内含有细胞液;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动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五、细胞的生活

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细胞中的物质分为无机物(如水、无机盐等)和有机物(如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等)。

-细胞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和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其上有许多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六、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器官→系统(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动物体。

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等)→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植物体。

七、绿色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萌发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活的,且不处于休眠期。

-种子萌发的过程: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