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地理知识点
一、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2.纬线和经线
-纬线:与赤道平行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纬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增,赤道为0°纬线,是最长的纬线。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指示南北方向。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3.经纬网
-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例如,北京的经纬度大致为(116°E,40°N)。
4.地球的运动
-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周期为一天。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和地方时差异。东边的时间比西边早。
-公转: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周期为一年。公转产生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以及五带的划分。
二、陆地和海洋
1.海陆分布
-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
-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大洋洲是面积最小的大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是面积最大的大洋,北冰洋是面积最小的大洋。
3.大洲的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三、天气与气候
1.天气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
-天气预报的内容包括气温、降水、风向、风力等。
2.气温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海洋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3.降水
-降水形成的条件:充足的水汽、空气上升冷却、凝结核。
-降水的类型:对流雨(多发生在赤道地区)、地形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锋面雨等。
4.气候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四、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世界人口增长特点: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人口分布:人口疏密程度用人口密度表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种:世界三大人种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等,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
2.聚落
-聚落的类型:乡村和城市。乡村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
-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土壤、资源、交通等。
五、发展与合作
1.国家和地区
-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国家在面积、人口、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南北对话是指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关于经济、政治等方面问题的商谈;南南合作是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