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8 《世说新语》二则核心素养教案(详细版)(2025秋) .docx
文件大小:42.32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6-07
总字数:约6.39千字
文档摘要

1

8《世说新语》二则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

方正(难点)

[语言运用]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反复诵读短文,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重点)

[思维能力]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审美创造]感受文言文语言精练、叙事简约之美。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利用注释读懂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在对比分析中理解《咏雪》中的两个比喻。

3.反复朗读,感受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由《三字经》引出谢道韫

师:中国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里面有一段话:“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蔡文姬从小便能分辨琴韵,谢道韫能出口成诗。这里的谢道韫就是东晋宰相谢安的侄女、大将军谢奕的女儿,是当时有名的才女,文能吟诗咏雪,武能提刀杀敌。让谢道韫一朝成名天下知的就是那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今天我们学习的《咏雪》就记载了这句话。

2.介绍文学文化常识

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了解与本文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见《状元大课堂》本课“编者简介”“素养提升”栏目)

[设计意图]设计本环节,可以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并通过对人物、《世说新语》的了解,初步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疏通字词,把握文意

1.听读课文

在听的过程中划出朗读节奏,标注重点字的读音。

预设

课件出示: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学生齐读、个别读

要求:读准节奏、读准字音、读顺语句。

3.学生自读,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句式”栏目)

课件出示:

重点句子的理解:

(1)白雪纷纷何所似?译文: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

(2)撒盐空中差可拟。译文: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3)未若柳絮因风起。译文: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4.疏通文意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句子,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并明确全文大意。(见《状元大课堂》本课译文)

2

咏雪

咏雪

[设计意图]初中阶段学生第一次阅读文言文,所以以“读”为主,着力于“言”的理解和掌握,从而疏通大意,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三、品读理解,感受情趣

1.探究学习,感受情境

(1)文章开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预设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要内容。正因为“寒雪日”,才能引出“咏雪”。

(2)从文中哪些词语、细节能看出古人怎样的生活情趣呢?

预设

“寒雪”“内集”“讲论文义”——其乐融融、情趣高雅

“欣然”“大笑乐”——亲密无间、谈笑风生

(3)“咏雪”时,谢朗和谢道韫分别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更欣赏哪一句?为什么?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

预设

示例一:更欣赏“未若柳絮因风起”。“柳絮”是轻盈之物,“柳絮”是轻盈之物,“柳絮因风起”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之态;而“盐”是颗粒之物,缺乏美感和动态感。

示例二:更欣赏“撒盐空中差可拟”。“撒盐空中”更符合当时的景致,因为文中写的是“雪骤”之景,大雪猛烈密集时,难见雪花飘舞,“撒盐空中”的比喻或许更为真切地描绘出当时之景。

(4)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论,只是“大笑乐”而已,你能看出他的态度吗?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预设谢太傅的态度表明了他对晚辈的赞赏,也说明他看重的是家庭氛围和生活情趣。补充谢道韫的身份是作者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华。

2.熟读成诵,理解人物性格

(1)自由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揣摩几个人的语言,选择恰当的语气语调。

(2)全班分组按照旁白、谢太傅、兄子、兄女分角色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初步感受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3)生自由朗读,背诵全文。

师小结:通过以上细节分析和分角色朗读,我们不难看出谢太傅是一个重视家庭生活与晚辈教育、善于启发晚辈思考、鼓励晚辈学习的人。谢朗和谢道韫都是才华出众的孩子。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做到“言”“文”兼顾,把文本学习“做”充分,适当涉及朗读的训练,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积累存储,布置作业

1.课后搜集咏雪的名句。

2.预习《陈太丘与友期行》,试着对这篇课文进行朗读节奏划分。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增加学生的积累,促进学习,使学生在积累中提高审美能力。同时学习用“法”,预习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