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教案(2课时) .docx
文件大小:477.17 KB
总页数:54 页
更新时间:2025-06-07
总字数:约1.42万字
文档摘要

第1页共28页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教案(2课时)

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名称

第三单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本单元严格依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聚焦学生

核心素养培育。在文化理解方面,通过第六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

理念的学习,学生能深入领会如“和”“仁”等思想的内涵,理解中华文

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增强对多元文化的包容与尊重。第七课弘扬中华

人文精神,助力学生在情感态度上树立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学生在剖析

求同存异、文以载道等人文精神时,将这些精神内化为自身价值观,提升道

德修养与社会责任感。第八课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着重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与实践能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尊老爱幼、诚信友善等美德,促进健全

人格的形成,为其未来融入社会奠定良好基础,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单元学习上,本单元鼓励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例如,在小组讨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体现时,学生基于自身生活经验与认知,相互交流、碰撞思维,构建对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同时还强调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本单元通过丰富的文化素材,如经典诗词、传统故事等,让学生在文化浸润中实现精神成长,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价值观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激发学生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情,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

2.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

【政治认同】理解国家教育政策的意义,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

第2页共28页

取向;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法治观念】理解宪法和法律的重要性;培养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

【健全人格】培养自尊自信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理性平和和开放包容的品质;培养坚韧不拔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责任意识】培养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对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感。

【重点】使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以及传统美德等。

【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传承核心思想理念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传承中

华优秀

传统文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历久弥新的思

想理念

做核心理念的传承者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精忠报国、振兴中华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做自强不息、敬业乐群的人

做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的人

做孝老爱亲的人

思想理念深邃博大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讲仁爱,亲亲、仁民、爱物

重民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守诚信,真实无欺、言行一致

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是初中道德与法治2024年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

第3页共28页

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里的第七课“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第一课时,是衔接前后课程、深化学生文化认知的关键环节。第六课“传承核心思想理念”为学生勾勒出传统文化思想的宏观框架,而本课则聚焦于人文精神这一具体且核心的内容,深入探究其内涵。在单元编排逻辑中,本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是对核心思想理念的具象化,让学生从抽象概念

迈向可感可知的人文实践,更为后续第八课“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筑牢思想根基。因为只有深刻理解人文精神,学生才能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践行传统美德。通过一系列课堂讨论、小组探究等活动,教材引导学生将人文精神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着力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等核心素养,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其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之路上,迈出坚实且关键的一步。

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思考能力,然而认知体系尚不完善。在知识储备方面,此前学生已接触过一些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如经典诗词、传统节日等,这为他们理解中华人文精神奠定了一定基础。但他们对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的深度和广度挖掘不足,很难将其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尚未形成系统的认知。从情感态度来看,学生对国家和民族怀有朴素的情感,渴望深入了解中华文化。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文化学习,在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时,他们容易产生思想上的摇摆,在树立文化自信方面存在一定困难。此外,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