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优秀诗词文化的热爱。
[语运用]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思维能力]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结合背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重点)
[审美创造]通过联想和想象,赏析诗歌的美。(难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确目标
七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七绝句全诗四句,每句七,在
平仄、押韵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它是唐代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自唐代以来,名篇佳
句很多,咏史、怀古、议政事、抒抱负、诉幽怨、说友情……题材多样,精彩纷呈。在诗歌的各
种体裁中,七绝句是最受欢迎的体裁之一。
今天我们学习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四首七绝句。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简短介绍七绝句导入,让学生大略知晓七绝句的特点,快速明确学
习内容的大体情况。
二、读四首诗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吟诵诗歌,是解读诗歌的途径,也是理解诗歌的前提。看看谁
能将这四首诗吟诵出诗的味道来!
1.读准字音
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这四首诗歌,没有把握读准的字音要圈画出来。
(生自由读诗后交流生字)
课件出示:
寂寥(lido)春朝(zhao)碧霄(xiao)戍(sh£i)夜阑(Idn)潼关(t6ng)
2.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体会节奏。
(2)根据指导,读出节奏。
课件出75:
七绝句节奏: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如“一夜征人/尽望乡”O也可以按节奏可划分为
“二二二一”,如“唯见/长江/天际/流”;或“二二一二”,如“闻道/龙标/过/五溪”等。
(3)听读,明确节奏。
听名家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出朗读节奏,并尝试朗读。
(4)齐读,体会节奏。
3.学习吟诵
古人吟诵是先有曲调的,虽有曲调,但不同于唱歌,因为吟诵的曲调是不固定的。也就是说,
同一首诗可以用不同的曲调来吟诵。我们应先吟准字音,吐字清晰,做到“字正”,再通过拖音,
使声腔饱满,做到“腔圆”(字正腔圆是对吟诵的基本要求),以此来感受诗歌的韵味。
(1)标注韵脚。
课件出示:
①圈画出这四首诗的韵脚。
②写出每首诗所押的韵。
③韵脚在朗读的时候,是有拖音的。试读出每首诗的韵脚的韵味来。
预设
课件出示: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我/秋日/胜春。
1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弓1/诗情/到碧。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巴山夜雨/涨秋。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尚思为国/戍轮。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
潼关
[清]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秋风吹散/马蹄。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2)指名范读,体会吟诵方法。
(3)学生比赛吟诵,读出韵味。
师小结:教育家叶圣陶曾对吟诵做出过以下要求:“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
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
然达到纯熟的境界。”我们可以通过反复地吟诵,不断地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不断地加深对整
首诗的理解,逐渐感悟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同时深入体会作者的创作情境。
[设计意图]这四首七绝句格式整齐,音韵和谐,适合用于学习简单的诗歌吟诵方法。本环
节从韵脚切入,通过吟诵,引导学生体会诗歌韵味。
三、赏学幅画
1.描绘画面
师:通过吟诵,这四首诗在同学们的脑海中展现出怎样的画面呢?试着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