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初中数学新沪科版七年级上册第4章本章复习教案2025秋.pdf
文件大小:1.56 M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07
总字数:约3.75千字
文档摘要

本章复习

【教学目标】

1.对本章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熟练掌握线段角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能运用线段角的

相关性质解决问题.

2.采用讨论法练习法尝试指导法,反思线段角的概念性质和基本事实,培养学生应

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训练和增强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知识

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合情推理的能

力.

【教学重点】

回顾本章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

利用性质求线段与角.

【教学过程】

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I|线段的比较

空间图

丽|线段的中点

||两点之间线段两

平面图

f角的表示与度量

直线

-n—|角的大小|

射一区,,

建II角的平分I

I两角的互余互补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点,展示本章知识框图,使学生系统了解本章知识及它们

之间的关系.教学时,边回顾边建立知识框图.

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

1.对于本章概念的理解:

(1)对于线段射线和直线概念的理解可以从端点的个数,是否能测量和表示方法对比进行

记忆.

(2)角从静态可以看成是由两条有共同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从动态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

绕端点旋转所成的图形.

2.性质的说明:

(1)线段的中点和角的平分线:是说明线段与线段角与角的关系的依据.

(2)两个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连接两点的所有线中线段最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很广泛.

(3)补(余)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是说明

角相等的依据.

3.关于本章的数学方法:

本章初步认识图形,使学生经历把事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体验了数学的抽象,渗透

1

了逻辑的思想,发展了推理能力,知道了归纳方法的作用.

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画出AB两点间的距离

B,连接两点之间的直线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C,线段的大小关系与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D.若AC=BC,则点C必定是线段AB的中点

[分析]A项错在误将两点间的距离看成是线段本身,距离是指线段的长度而不是线段本身,

所以是画不出来的;D项忽略线段的中点必须首先在线段上这一条件.如图所示,当AC=BC时,C

却不是线段AB的中点,

[答案]C

例2如图所示,以。点为端点的5条射线OA,OB,OC,OD,0E一共组成个角,

[分析]每条射线都能与其它4条射线组成4个角,共能组成4X5=20个角,其中有2是重复

的,所以这5条射线能组成10个角.

[答案]10

[点评]确定有公共端点的射线所组成角的个数,与线段上的点分线段的条数的问题解法类似.

例3如图所示,线段AD二10cm,点B,C都是线段AD上的点,且AC二7cm,BD=4cm,若E,

F分别是AB,CD的中点,求线段E,F.

AEBCFD

解:VE,F分别是AB,CD的中点,

:.EF=AD-(AE-hDF)=AD-(AB+

CD)=AD-^(AD~BC)=yAD+yBC

=y(AD+BC)=y[AD+(AC+BD-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