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秋天的怀念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平凡而伟的母爱,激发感恩情怀,树立乐观向上的
生活信念。
[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词语,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掌握重音和停连的朗读
技巧,把握朗读时感情基调的变化。(重点)
[思维能力]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体会母亲的形象,理解“好好儿活”的含义。(难点)
[审美创造]体会文章语言朴素、情感真挚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2.初步理解文中母爱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
师:母爱是一首唱不完的歌,自古以来,无数人吟诵、赞颂它。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孟郊就曾
写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样的诗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谢。今天,我们将学习当代文
坛上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一一史铁生的文章《秋天的怀念》,来看看他对母亲有着怎样复杂的情感。
(板书文题及作者)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在音乐的旋律中受到感染,在关注细节中加深对母爱内涵的思
考,得到情感的熏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结言教材和相关资料,了解关于作者的相关知识。(见《状元课堂》本课“作者简介栏目)
(学生自主学习并讨论交流)
师补充:史铁生是我国当代文坛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他21岁时就双腿瘫痪,又长年患病,
但他一直在与病魔抗争。在他特殊的人生旅途中,是他的母亲给予他“好好儿活”的动力,给予
他爱的温暖。对自己的母亲,史铁生一直怀有一种特别的感情。
2.明背景
借助相关资料,了解课文写作背景。(见《状元课堂》本课“背景链接”栏目)
师:看课件上史铁生说的一段话,你感受到他怎样的情感呢?
课件出示:
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
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
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
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
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一一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
亲。
预设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之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在
成长中完全理解了母亲的情感……
师:正如作者所说“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当母亲离他而去后,怀念伴随
了他终生,所以他选取了母亲离开人世的那个秋天的故事来抒写复杂的怀念之情。
3.理脉络
朗读课文,自主完成下列任务。
(1)圈出文中的生字词。(见《状元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
(2)为本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每部分的意思。
1
预设
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1、2):“我”双腿瘫痪后暴怒无常,重病的母亲安慰“我气
第二部分(3—6):母亲在准备推“我”去北海看菊花前,因病离开了人世。
第三部分(7):又一年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我们明白了母亲的心意,决心
“好好儿活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识作者、明背景的基础上初步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通过梳
理叙事要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层次结构。
三、朗读悟情
1.指导朗读
(1)请四名同学分别朗读第1—2段、第3—4段、第5—6段、第7段。
(2)根据下面的朗读三级目标,评一评四个学生的朗读达到了哪个目标层级。
(以学定教,结合评价指导,重点指导几个儿化音,比如“咱娘儿俩“好好儿活”)
课件出示:
朗读的三级目标:①正确;②流利;③有感情。
(3)方法指导。
师:正确、流利是朗读的基本要求,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