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教学设计】《背影》示例.docx
文件大小:2.05 M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7
总字数:约1.65千字
文档摘要

【教学设计】《背影》

学习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形象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尤其是对父亲“背影”的细节描写。

2.?把握文中“我”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感受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

3.?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培养珍视亲情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情感的作用。

体会朴实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理解作者在特定背景下对父亲情感的变化。

一、导入

1.播放歌曲《父亲》,同时展示一些父子相处的温馨图片,营造出浓厚的亲情氛围。

2.提问:在你们的生活中,父亲为你们做过哪些让你感动的事情?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点滴,分享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故事,从而引出课题《背影》。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简要介绍作者朱自清,包括他的生平、文学成就以及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重点提及他的散文风格,如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等。

2.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25年,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作者在祖母去世、父亲赋闲的情况下,与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之后,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愈发浓烈,于是写下了这篇感人至深的《背影》。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文章的情感。同时,圈画出文中不理解的生字词。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利用PPT展示

3.思考问题: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背影”?每次出现有什么作用?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背影”的语句,小组讨论后回答。以什么为线索贯穿全文??

?学生回答后明确:四次。以“背影”为线索贯穿全文。?

四、精读课文,品味情感

1.哪个“背影”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

2.研读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段落(第6段)。

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描写父亲动作的词语。

分析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如“蹒跚”写出了父亲走路的艰难,“探”表现出父亲小心翼翼的样子,“攀”“缩”“倾”等词生动地刻画了父亲爬月台时的吃力,这些动词都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让学生模仿父亲爬月台的动作,亲身体验父亲的不易,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过程中说的几句话,分析其含义和所表达的情感。

这五句话,语言都朴实无华,但却字字句句流露父亲的心声:对儿子的怜惜、体贴、关爱、不舍。

4、课文共四次写到“我”的流泪。找出相应语句,想一想“我”落泪的原因。

5.面对父亲的关心,“我”的态度发生怎样的变化?

五、小组讨论,体会语言特色

1.本文的语言平淡质朴,却饱含深情。请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语句,进行赏析。

2.小组合作讨论,每个小组选择2-3句进行分析,推选一名代表发言。

例如: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运用了反语,“聪明”一词实则是作者对自己当时自以为是、不理解父亲的自责和愧疚,从侧面表现出父亲的爱。

又如:“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语言朴实,却真实地写出了父亲在家庭变故后的痛苦和烦躁,体现了父亲内心的无奈和凄凉。

教师总结本文语言特色

语言平实,不事雕琢,却在平淡中蕴含着深深的父子情,正所谓“于平淡处见真情”。

六、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父亲为自己做过哪些让你感动的事,分享自己的感受。

2.推荐阅读朱自清的《儿女》《给亡妇》等文章,进一步体会朱自清散文中对亲情的细腻描写。

七、课堂小结

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文章的主要情节、“背影”的描写及其作用、语言特色等。

2.教师总结:本文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展现了父子之间深厚的情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用心感受父母的爱,学会感恩。

八、布置作业

1.背诵文中描写父亲买橘子背影的段落(第6段)。

2.以“父爱”或“母爱”为主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运用细节描写,体现亲情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