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docx
文件大小:15.76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6-07
总字数:约4.29千字
文档摘要

10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执笔人 苏雯婷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为汉语言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全面的现代文学的根本学问,能够独立分析评述争论现代的作家、作品,把握其思想与艺术的根本特征;提高学生的创力量、开掘力量和综合素养。为其它课程的学习打下根底。因此该门课程是一门核心课程,也是汉语言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适用于大学专科层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把握当代文学进展的过程;了解其间局部重要作家创作概况,生疏并把握他们的代表作的思想及艺术特色;学会运用马列主义的根本观点和当代的审美眼光,独立地阅读、赏析和评价当代各类文学作品。

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大量的作品以及相关资料,把握肯定的学问并初步具备科学争论的力量。在讲授过程中,要留意文学史、作家论、作品论三者的结合。文学作品是文学史存在的根底,因此,在课堂讲授时应留意以下三点:

1、在讲授某一阶段的文学史之前布置文学作品阅读书目,增加学生对这门学科的感性生疏。

2、在阅读作品的感性根底上引导学生对作品进展分析,到达了解和把握重要作家作品的主要特点的和对文学史的理性把握目的。

3、理论联系实际,引导煽动学生把前沿理论应用于文学鉴赏。三、课程的相关课程及其关系

学习本课程前的相关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文学、外国文学。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可以把握中外文学的根底理论和根本学问,为学习《现当代文学》打好根底。

学好本课程,也为以后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根底。这些后续相关课程包括:古代汉语,文学概论,美学等专业课程。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68学时。理论教学学时为68学时。

绪论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关系和两者的性质区分;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特征;把握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特点。

教学重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特征;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和各时期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中国现代当文学的性质和创作方法。教学内容: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与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的联系与区分;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性质与创作方法;三、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分期;

四、主要作家队伍及其作品简介。习题:

1、简要表达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简要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的联系与区分。

3、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分期依据是什么?

第一章 “五四”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斗时期的文学

〔1917——1927〕

教学时数:16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五四”文学革命及其产生的必定性;识记鲁迅、郭沫假设及该时期其他作家的主要作品;理解和把握《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把握《女神》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了解格律诗对诗进展的奉献;把握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鲁迅、郭沫假设及该时期其他作家的主要作品。

教学难点:《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并进展分析。

教学内容:一、概述;

二、鲁迅〔上〕

1、生平与思想道路

2、《呐喊》与《彷徨》

3、《野草》与《朝花夕拾》三、郭沫假设

1、生平与美学主见

2、《女神》

3、从《星空》到《恢复》

四、文学各类创作的兴起与进展1、诗的尝试与成长

2、小说的创与进展

其次章 其次次国内革命战斗时期的文学

〔1927——1937〕

教学时数:16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左联”时期文艺思想斗争的特点;把握鲁迅后期的创作概况;了解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和曹禺的创作概况;

理解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和曹禺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特色,能分析其作品的主题、内容〔包括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包括形象塑造、组织构造、语言运用等方面〕。

教学重点: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和曹禺的创作概况;这一时期相关作家的主要作品分析。

教学难点:《半夜》、《家》、《骆驼祥子》、《边城》和《雷雨》的思想和艺术特色;鲁迅前后期杂文比较。

教学内容:一、概述

1、革命文学的提倡与“左联”成立

2、锋利简单的文艺思想斗争二、鲁迅〔下〕

1、鲁迅的杂文创作

2、《故事编》三、茅盾

1、生平和文艺思想

2、《蚀》与《虹》

3、《半夜》

4、其他短篇小说创作四、巴金、老舍、沈从文1、巴金和《家》

2、老舍和《骆驼祥子》

3、沈从文和《边城》五、曹禺

1、生平简介与创作概况

2、《雷雨》的主题、人物及艺术特点

3、《日出》与《原野》

六、30年月文学的长足进展1、小说创作的欣喜收获

2、诗歌进展的多样化

3、30年月的散文创作

4、戏剧文学的进展成长

第三章 抗日战斗和解放战斗时期的文学

〔1937——1949〕

教学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