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18课《清朝的边疆治理》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1.通过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的基本情况,正确评价郑成功(唯物史观)。
2.了解清廷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以及清初平定准噶尔部贵族和大、小和卓叛乱的基本史实(史料实证)。
3.解读清军取得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胜利的原因(历史解释)。
4.识读“清朝疆城图(1820年)”,了解清朝的疆域四至(时空观念)。
5.通过清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史实,感受开拓边疆地区的艰难历程,从而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团结和统一(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清朝对边疆地区进行开发和管理的史实和制度
教学难点
理解清朝对全国的统治以及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学准备
教材、PPT、希沃黑板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材料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情境导入
大清初建,江山未定。
请完成任务获得相应拼图,将清朝疆域补充完整吧!
开始今天的学习
带问自学
郑成功何时收复了台湾?
清政府怎么对西藏进行管辖?
三、新课讲授
任务一:东南——台湾(高山)
1.结合所学,回顾大陆与台湾直接的关系。
三国→隋朝→元朝→明朝
2.根据材料,指出明朝末期台湾发生的变化?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郑成功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郑成功《复台》
3.展示收复台湾示意图
4.展示材料,指出郑成功对台湾发展所做的贡献。
郑成功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他把军队派到各地垦田,并招徕大陆移民开垦荒地,派人向高山族人民传播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加速了台湾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台湾同胞尊称他为“开台圣王”。
备见沃野土膏,物产利溥,......以及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向之所少者布帛耳,兹则木棉盛出,经织不乏。实肥饶之区,险阻之域。……今台湾人居稠密,户口繁息,农工商贾,各遂其生。
——施琅《恭陈台湾弃留疏》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朝在台湾的建制过程。
任务二:西南——西藏
1.展示时间线索,梳理建制过程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
2.展示材料,指出驻藏办事大臣的地位;思考清朝设置驻藏办事大臣的目的。
3.结合所学,回顾西藏与中央政权相关的史实。
唐朝→元朝→清朝
任务三:西北——新疆
1.结合所学,列举清朝时西北边疆发生的叛乱。
2.展示地图,指出清朝在伊犁设置的机构。
3.结合所学,指出新疆与中央政权相关的史实。
西汉→唐朝→元朝→清朝
任务四:东北——雅克萨之战
1.结合所学,指出东北边防存在的外患以及清朝的应对措施。
2.教师讲述中俄《尼布楚条约》
拼图收集完成,点击获得新道具。
四、合作探究
展示材料,指出清朝修建避暑山庄的原因。
材料一:夫此山庄,乃我皇祖所建,以柔(怀柔,安抚)远人(外族外邦)之地。
——乾隆《御制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
材料二:康熙认为……明末我(清)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阻挡)。可见守国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也”。
——摘自《清圣祖实录·康熙帝》
避暑山庄像一堵无形的长城,将各民族紧紧团聚在一起,加强了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的联系。
五、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
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课件上的选择题进行当堂检测
作业布置
A层
学法本课选择题
B层
学法本课材料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