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纳
作者:meiya授权慈怀读书会发布摘自:《慢慢来,让灵
魂跟上来》转自:meiya(ID:meiya)怎样做才能有助理解,
拉近心的距离呢?1停下来脚步,带着空性,真诚地倾听前
几天,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正值春日,路边的铁栅栏上攀爬
着层层叠叠的蔷薇,枝繁叶茂,朵朵雅致的小花俏立枝头,
煞是好看。迎面走来一对夫妻,女人歪着头看着一株盛开的
蔷薇花,对身边的人那个他说:你看,这花多漂亮。身旁的
男人拿着手机,头都未抬吐了一个字:“嗯。”看到此景我不
禁哑然失笑。如今手机的普及,即时通讯软件的应用以及无
线网络的覆盖大大方便了人们的联系与沟通,拉近了彼此的
距离,但是另一方面这也阻碍了人们的情感交流。大量的网
络信息攫取了人们的注意力。我曾在某餐馆排队时做了一次
简单的统计,在等候上菜的这段时间里,10桌人中,只有2
桌的人不玩手机,不玩电脑,不看视频,彼此面对面在交谈。
在拥挤的地铁上,你会看到大多数人都在拼命玩手机,刷微
博,刷微信朋友圈,浏览新闻,给朋友发各种搞笑的段子,
却很少谈及彼此的心事。走在街上,从你身边走过的人通常
不是在讲电话就是在拿着手机在看。我们讲得话越来越多,
但触动心灵的话却越来越少,倾听的人也越来越少;我们浏
览和制造的网络内容越来越多,但是真正安静写作和阅读的
人却越来越少;我们的出行越来越方便,交通工具的速度越
来越快,但高质量的相处时间却越来越少;我们的联系越来
越频繁,心却没有因此越来越近。你还记得上一次和恋人或
者和好友交换心事是什么时候吗?你多久没有安安静静,专
注地听一个人说话了?尽管使用同一种语言,有的时候人
还是会因“听不懂”而产生误会。究其原因,很多时候是因
为人们“不想听”“不愿意听”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听”“只
听自己想听的”,所以才“听不懂。”恋爱中的女人也经常存
在“不想听”的境况。问一句“你爱我吗?”之际就已经预
设了答案,要求对方一定会要回答“爱”,如果不是这个答
案,无论对方说了其他的什么话,即便再多再真诚,都无法
入她的耳,进她的心。有个女友长相甜美,工作上也能独挡
一面,追求她的男生并不少,可后来她嫁给了一个其貌不扬,
家境与能力都普通的男人。大家纷纷询问:当初,你为什么
选择他呀?她笑着答:因为他认真听我说话,从不乱下判断,
而且我说过的话她都记得。聆听是一种技能,更是一门爱的
艺术。人是一种特别奇怪的生物,只要另一个人愿意用耳朵
听他将自己的情绪叙述出来,用温柔的心去承接他繁复绵密
的心事,即便遭遇许多沮丧和痛苦,他都可以在倾诉的过程
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安慰和治愈。如果倾听者还能做到不带预
期和偏见,不急着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急于做判断和给意见,
笑的时候跟着他一起笑,哭的时候陪着他一起流泪,用自己
的一颗心去感受对方的那颗心,那疗愈的效果会更好。我相
信任何一个懂得倾听的人都有一颗爱心。我想这也是心理咨
询师能够帮助来访者的原因之一,因为真诚耐心地倾听,不
急于评判就可以起到治愈人心的作用。停下你匆忙的脚步,
心怀空性,摒弃成见和主观判断,去倾听,你就能理解和接
纳一颗心。2从同一个窗户看世界有个朋友在他年纪比较小
的时候父母就离婚,而后父母各自再婚,他与爷爷奶奶住在
一起。因为父母感觉对他有亏欠,补偿心理显著,所以给予
他的物质与爱其实并不比后来再婚时生的孩子少。但是长期
以来他对父母都有隐藏或显露的抱怨与不满。抱怨父母抛弃
他,抱怨父母不够爱他,不满其他的兄弟姐妹对父爱母爱的
分享。直到他自己结婚,有了孩子后才明白当初对父母的抱
怨中有许多少不经事的自私,才明白父母已经尽了自己最大
的努力对他付出。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亚龙在《给
心理治疗师的礼物》一书中讲了一个他接待过一位乳腺癌患
者的故事。这位女性“从青春期就开始和总是批判一切的父
亲进行斗争。她希望两人能够有某种程度的和解,能够开始
一段新的关系,所以她十分期待着父亲开车带她去大学这件
事,因为这是—个两个人可以单独相处几个小时的机会。但
是这次盼望已久的旅行却成了一场灾难:她的父亲总是在埋
怨路边丑陋的、满是垃圾的小河。而她根本没有看到什么垃
圾,相反看到的是一条没有受到污染、充满原野风味的小溪。
她找不到任何方式能够回应她的父亲,最后只得沉默。结果
整个旅途就是他们看着自己的车窗外,互不理睬。”“后来,
她独自一人重游故地,非常惊讶地发现原来路两边各有一条
河。‘这一次我成了司机’,她十分伤感地说,‘而从驾驶员
的位置上看到的小河正如我父亲所描述过的那样丑陋而被
污染。’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