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简说元曲》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21.98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07
总字数:约1.93千字
文档摘要

《简说元曲》整本书阅读之导读课

《简说元曲》整本书阅读

导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封面、目录、序言等内容,了解元曲的发展脉络、体裁特点及核心内容,构建对元曲的初步认知框架。

2.通过分析元曲代表人物与作品,理解元曲的文学价值与社会意义,提升文本分析与文化解读能力。

3.激发对元曲的阅读兴趣,感受元曲的艺术魅力,建立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化的连接。

【教学重点】

1.通过封面、目录、序言等把握《简说元曲》的整体结构与核心内容。

2.梳理元曲代表作家(如关汉卿、马致远等)的创作特点及代表作品,理解元曲的题材与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

1.理解元曲与唐诗、宋词的差异,体会元曲“俗文学”的独特价值。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元曲中蕴含的社会现实与文人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元曲的前世今生

1.播放元曲简介视频。

2.提问:“元曲和我们熟悉的唐诗宋词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观看视频并结合已有知识,分享对元曲的初步印象(如语言通俗、故事性强等)。

通过直观影像激发兴趣,激活学生对元曲的认知储备,建立新旧知识关联。

二、解读封面与序言:初识书籍轮廓

1.展示封面,解读书名“简说元曲”的含义(简明扼要介绍元曲的历史、体裁、代表作品等)。

2.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强调本书“链接课本,文风妙趣”的特点。

3.引导学生阅读序言,梳理元曲的定义、地位及本书的核心内容。

1.观察封面设计(如国风漫画元素),理解书籍定位。

2.朗读序言片段,圈画关键句(如“元曲是元代最闪亮的一颗星”“一代之文学”),分享对元曲的新认识。

通过封面与序言的解读,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建立对书籍的整体感知。

三、目录探究:梳理元曲脉络

1.目录猜猜看。展示目录,引导学生观察章节标题(如“杂剧万花筒”“元曲四大家”“元代也有玄幻修仙剧”等),说说自己最想读的章节,并猜测齐内容。

2.分组任务:将目录章节按“体裁”(杂剧、散曲)、“题材”(历史剧、爱情剧、公案剧等)或“人物”(关汉卿、马致远等)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

3.教师总结元曲的主要内容框架(如发展背景→代表作家→经典作品→文化影响)。

1.浏览目录,标注感兴趣的章节(如《感天动地窦娥冤》《西厢记》等)。

2.小组讨论并展示分类结果,如将《窦娥冤》《赵氏孤儿》归为“悲剧与社会现实”类,《拜月亭》归为“爱情喜剧”类。

通过目录分类,培养学生结构化思维,梳理元曲的知识体系,明确阅读重点。

四、人物与作品:走进元曲世界

1.人物档案解读:展示关汉卿、马致远、张养浩人物卡片(含生卒年、代表作、创作风格)。

2.片段赏析:选取《单刀会》(关羽形象)、《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散曲)等经典片段,引导学生朗读并分析语言特点(如口语化、用典)。

3.对比思考:对比《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提问:“为何元曲悲剧能跨越时空引发共鸣?”

1.阅读人物卡片,记录关键信息(如关汉卿“曲圣”称号、马致远“秋思之祖”)。

2.朗读并分析片段,总结元曲“俗中见雅”“直抒胸臆”的特点。

3.结合社会背景,讨论元曲的现实批判意义。

通过具体人物与作品,让学生感受元曲的文学魅力与思想深度,建立“人物—时代—作品”的关联思维。

五、制定阅读计划:规划自主阅读

1.提供阅读计划模板(如按“周次—阅读章节—重点任务—思考问题”划分)。

2.示例:第一周阅读“元曲四大家”章节,对比各作家风格;第二周聚焦杂剧经典,分析人物形象。

3.引导学生根据兴趣选择阅读路径(如“文学爱好者→聚焦作品赏析”“历史爱好者→关注时代背景”)。

1.参考模板制定个性化阅读计划,明确每日阅读量(如每周2章)与成果形式(如批注、思维导图)。

2.分享计划,互相借鉴调整。

培养自主阅读习惯,通过分层任务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确保阅读有序推进。

六、总结与延伸:勾连古今

1.总结课堂要点:元曲的体裁、代表作家、核心价值。

2.布置作业:阅读第一章“认识新朋友——自然不做作的元曲”,记录关键词与疑问。

1.绘制思维导图梳理课堂内容。

2.结合现代价值观,思考元曲主题的现实意义。

巩固课堂知识,激发深度思考,为后续阅读讨论埋下伏笔。

【板书设计】

《简说元曲》导读

《简说元曲》导读

体裁:杂剧(故事性)+散曲(抒情性)

核心:俗文学、现实批判、人性光辉

代表: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秋思》)

阅读路径:人物→作品→时代→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