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说元曲》整本书阅读之导读课
《简说元曲》整本书阅读
推进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化阅读与角色扮演,感知元曲经典人物的鲜明性格(如窦娥的正直、赵盼儿的聪明)。
2.结合简单历史背景,理解元曲人物“反抗不公”“帮助他人”等行为的意义,联系生活探讨“正义与智慧”的价值。
3.通过创意绘画、故事改编等活动,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想象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用生动方式解读元曲人物形象,通过关键情节感受人物品质。
2.建立古典人物与现代生活的简单关联,如“遇到不公怎么办”“如何机智帮助朋友”。
【教学难点】
1.辨析元曲“俗文学”特征与现代通俗文化的异同,避免片面解读。
2.引导学生从“文本分析”转向“文化反思”,建立古典文学与现代生活的深度连接。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元曲人物的现代奇遇
1.展示《窦娥冤》插图,提问:“如果窦娥穿越到现代,她会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2.播放现代法治节目片段,对比古代冤案与现代司法赋予公民的权力。
观察插图并结合法治案例,思考古今维权方式的差异,自由发言。
通过古今碰撞激活思维,引导学生以现代视角重新审视元曲人物的命运与精神。
二、精读探究:元曲人物的多维剖析
1.分组任务:
A组:精读《窦娥冤》第三折,分析“三桩誓愿”如何体现元代底层反抗的局限性与悲剧性。
B组:精读《救风尘》选段,思考赵盼儿帮助姐妹脱离困境过程中展现的智慧和品质。
2.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人物行为的深层动因。
1.分组朗读文本,圈画关键台词(如“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2.小组讨论并分享:
◎如果你穿越到《窦娥冤》的故事里,变成了窦娥的好朋友,在她发下三桩誓愿前,你会怎么劝她?是支持她相信天能主持公道,还是让她想想别的办法?
◎把赵盼儿帮助姐妹脱离困境,想象成一场冒险游戏。赵盼儿在这场“冒险”里,用了哪些“秘密武器”(智慧和品质)来打败“大怪兽”(困难)的?
通过文本精读与深度讨论,挖掘人物复杂性,避免扁平化解读,培养历史语境下的分析能力。
三、古今对话:元曲主题的现实映射
1.案例对比:
◎王瑞兰克服重重困难,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vs有同学想参加某个兴趣班,但爸爸妈妈不太同意,但她还是努力,坚持说服了爸妈让自己去参加。
◎关羽勇敢去参加危险的宴会,坚守自己的使命。vs班级里轮到小组值日,有同学害怕做不好,但还是鼓起勇气承担起自己的值日任务,把教室打扫干净。
2.组织辩论:“元曲里人物的这些努力和勇气,在我们现在的生活里还重要吗?”
1.结合元曲情节和身边小故事,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分享。比如说说自己遇到过类似需要努力争取或者鼓起勇气的事,是怎么做的。
2.参与讨论,讲讲自己觉得元曲里的这些品质在现在生活中有没有用,举例说明。
通过贴近六年级学生生活的案例对比和轻松的讨论,让学生感受到元曲价值观与现代生活的联系,明白古典文学里的智慧和品质在当下也有意义。
四、成果转化:元曲文化微创作
1.任务
手抄报制作:以“元曲里的厉害女生”为主题,制作一份手抄报。可以把窦娥、赵盼儿、王瑞兰的故事画一画,再写一写她们身上让你佩服的地方。
2.创作引导
老师会给大家分享一些元曲人物的好看插画,还有校园生活的有趣照片,帮助大家打开思路。
大家可以分组讨论,一起出主意。
1.分组讨论创作想法。
2.动手绘制手抄报,或者写一写“校园版《西厢记》”的小剧本片段,突出元曲人物特点和校园生活的结合。
通过创意任务,激发学生创造力,深化对元曲主题的理解,提升文化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与延伸
1.基础作业
元曲人物新故事:写一篇《元曲人物的奇妙一天》短文。想象窦娥、关汉卿、王瑞兰等元曲里的人物来到我们的学校,他们会遇到什么有趣的事儿?会和同学们说些什么?用生动的语言把这个故事写下来,不少于300字。
2.拓展作业
元曲故事新演绎:以现代生活为背景,对元曲故事进行全新改编。如把《赵氏孤儿》的故事搬到现代校园,讲述几个小伙伴如何齐心协力保护“秘密”,对抗“坏势力”(类似元曲中奸臣的角色)。
记录作业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任务完成。
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兴趣需求,延续课堂探究的深度与广度。
让学生在古今融合的创作中,感受元曲故事的魅力和可塑性,提升创新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元曲人物的现代镜像
元曲人物的现代镜像
窦娥:喊冤反抗→现代维权意识
赵盼儿:聪明机智→用智慧帮助伙伴
关羽:忠义担当→责任与原则
对话:古典精神×现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