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卢科主编第三章隶书一、《曹全碑》隶书的技法特点【对点案例】1.方劲古拙,如龟如鳖(见图3-230、图3-231)隶书字形体势较扁而宽,笔画横行,用扁形动物龟、鳖比喻隶书字身的形状,方劲古拙。隶书是在对篆书快写、假借、删减的过程中演变而出,随着隶变而使结体和运笔的方式有所改变,从篆书的圆转发展为方折,两者相比,较篆圆隶方,而隶书又继承了篆书的笔法,成为比较古老的字体。《曹全碑》的字体秀美端庄,同时又力度十足,因此在书写时要中锋运笔,力达笔锋,写出古朴、挺劲之感。第四节《曹全碑》临帖练习第三章隶书2.燕不双飞,蚕不二设(见图3-232、图3-233)“燕不双飞,蚕不二设”指书写隶书时,形如雁尾的波势,在同一字内不做重复的书写;形如横蚕头的横画起笔方式,在同一字内横画并列出现时也不重复再现,取“避重复,求变化”之意。“寺”是3个横画,中间的写作长波横,其他两横写为短横,以免3个长波横出现重复感;“惠”字中“心”的钩写作捺画,以波的形式写出,上面的横起笔逆锋,收笔处回锋,不做波横处理,表现为左密右疏。第四节《曹全碑》临帖练习第三章隶书3.重浊轻清,斩钉截铁(见图3-234、图3-235)书写隶书时偏旁、笔画之间有所对比,一笔之中也有轻重、粗细的变化;起笔与收笔斩钉截铁,利落地运笔,切记拖拉而笔意自然出,节奏明显。“足”的“口”横和竖之间粗细有变化;“之”的折笔节奏明显,起伏的变化使字挺立感增强;“丙”第一笔长波横的蚕头燕尾可以充分表现“重浊轻清,斩钉截铁”,在书写中认真体会。第四节《曹全碑》临帖练习第三章隶书【拓展实训】实训一:临习《曹全碑》字帖中的一页,把“方劲古拙,如龟如鳖;燕不双飞,蚕不二设;重浊轻清,斩钉截铁”带入到临帖的书写过程中。实训二:找出其他的临习技法特点并且加以练习。【书法术语】结字指字的点画安排与形势的布置。间架结构指字点画之间的连接、搭配和组合,以及实画和虚白的布置。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即整幅作品的“布白”,又称“大章法”。习惯上又称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和一字与数字之间布置的关系为“小章法”。第四节《曹全碑》临帖练习第三章隶书【实践活动】师生共同分析《曹全碑》中的独体字,从字的笔画分布和主笔开始,并书写(见图3-206、图3-207)。【拓展实训】实训一:通过对独体字结构的学习,临摹更多的独体字,并且寻找其中的变化。【书法术语】法帖摹刻在石版或木板上的法书及其拓本,称为“法帖”,可供人效法。墨迹用墨笔手书之原本。善本在学术上、艺术上有重要价值,或有一定年份的图书、碑帖等。如旧刻本、精钞本、手稿、无残缺之足本、旧拓碑帖等,通常称为“善本”。凡书籍精加校勘,错误较少者,也可称“善本”。第四节《曹全碑》临帖练习第三章隶书二、碑帖临习【对点案例】1.临摹(1)摹。摹帖是在字帖上用薄而有透明度的纸覆盖,然后按照字帖的底样描摹下来,方法有几种:双钩即“双钩廓填”。用铅笔将字的轮廓勾画出来,通过勾画原帖的用笔和结构,布局和章法,然后再在双钩的空白处填墨。单钩沿着字帖中笔画的中间画一条线,然后再沿着单线运笔写出字。满摹也有称“描红”。通过透明纸来描摹字帖中的字,即直接在透明纸上运笔而成,在掌握字的结构和运笔的方法上都有很大益处。(2)临。临帖是在摹帖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更高一级的学习书法的方法。对临把字帖放在旁边,照着上面的笔法和结构书写。背临即“默写”。对临第三个阶段之后便可进行背临,对字帖中的单个字已经熟悉可不必看字帖书写。通临这种临帖方法要在对临和背临的基础上,把字帖整体地掌控在自己的笔下,并且把通临过程中发现的与原帖存在的误差和笔法的错误,反复进行临习加以改正。意临意临可以看作是临帖的最后一步,要形、神兼备。第四节《曹全碑》临帖练习第三章隶书2.临摹方法(1)临习《曹全碑》时要注意整篇的布局与章法,不可单独只是关注一个字;在统筹大局中掌握行间的距离和上下字的距离。(2)整体中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关系,相互的呼应与关照,字势高矮肥瘦的笔画。(3)在关注字势的同时要注意偏旁及笔画的书写,临习时要一丝不苟,笔笔到位,不可过快而急于完成字帖的临摹。(4)在临摹中找《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