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家乡戏曲——走进昆曲昆曲,诞生于明朝嘉靖年间的昆曲至今已有六百年多历史,被誉为世界戏剧的三大源头之一,中国戏曲的“百戏之母”。它是如何形成的?为何说,中国人的音乐韵律、舞蹈精髓、文学诗性和心灵境界,尽在昆曲之中?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中国戏曲之母”,很多剧种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对京剧、豫剧、评剧、黄梅戏等剧种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影响。1.起源与发展??元末明初发源于苏州昆山,由南曲戏文发展融合当地语言而成“昆山腔”。嘉靖年间,魏良辅等人革新,吸收北曲及海盐腔、弋阳腔长处,形成“水磨调”,昆曲至此成型。梁辰鱼的《浣纱记》将昆曲搬上舞台,使其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起独领剧坛近300年。行当?生:扮演男性角色,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等。老生通常扮演帝王将相或儒雅文弱的中老年人,小生则主要扮演年轻英俊的男性角色,武生则以勇猛战将或绿林英雄为主。旦:女性角色的总称,包括正旦、闺门旦、贴旦、老旦等。正旦扮演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闺门旦和贴旦则更多地扮演年轻女性角色,老旦则主要扮演老年妇女。净:俗称花脸,以各种色彩勾勒的图案化的脸谱化妆为突出标志,表现的是在性格气质上粗犷、奇伟、豪迈的人物。末:沿袭南戏、北杂剧之名目,今多数剧种已并入老生行,但昆曲中仍然存在。丑:又称小花脸或三花脸,是喜剧角色,以鼻梁眼窝间勾画脸谱,多扮演滑稽调笑式的人物。艺术特点行腔昆曲行腔优美,缠绵婉转,在演唱技巧上非常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以及吐字的讲究。“水磨腔”便是昆曲最具特色的唱腔,具体体现在南曲的慢曲子中,表现为放慢拍子,延缓节奏,以便在旋律进行中运用较多装饰性花腔。念白由于昆曲是从吴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它的语音带有吴侬软语的特点。其中,丑角还有一种基于吴方言的地方白,如苏白、扬州白等,这种吴中一带的市井语言,生活气息浓厚,而且往往用的是快板式的韵白,极有特色。服装昆曲通常把服装称作行头。戏衣(行头)的名目有很多,主要有蟒袍、官衣、帔、褶子等二十多种。布料上主要采用绸、缎、布等。纹饰有龙、凤、鸟、兽、鱼、花、云、水等。颜色则以红、黄、蓝、白、黑、紫、粉色等为主色,鲜艳热闹。由于色彩、纹样和布料的不同,以及穿戴上的不同搭配,使得整个戏衣显得丰富多彩,极具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