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培训2011.10.30什么是新闻■新闻的定义在西方有“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狗论)在我国新闻学术界,最权威的新闻定义:“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1943年陆定一);——不是新近什么事实都是新闻,从现代传播学的角度,过去发生和即将发生的某些事实未必就不是新闻。“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范长江)——没有时间概念,新闻就是新,五个“W”第一个要素就是“什么时间”。“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复旦王中教授引入传播学概念)——与陆定一的提法没什么区别,只是从传播学的角度来阐述新闻。但他强调“变动”比“发生”的范围要大。“传播”是个完整的过程,“报道”只是一个单向的阶段。“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人大甘惜分教授)——这也是一种传播学的概念,他变狭义为广义。但是他把传播变为手,把内容的概念,变为形式的表述。■新闻的狭义和广义之分(分类方式也有不同):▲狭义言之,新闻就是以消息、连续(系列)报道、特写、通讯、新闻专题等为主的新闻报道。▲广义而言,也包括发表于报刊、广播、电视上的新闻评论(含述评)、新闻访谈(广播电视)等。▲从更大的范畴来讲,新闻包括还专栏文章,也包括广播电视中的新闻纪实作品(纪录片)、现场直播、社教类节目等等。(如现在的新闻奖评选范畴)如何获取新闻第一,应该做到熟悉校园。第二,应该了解学校。第三,应该熟悉“一册二书”。第四,应该学会从海报上获取信息。第五,应该主动联系采访对象。应该了解学校记者应该不仅知道、了解,而且要理解学校的“学校定位”、“办学指导思想”、“校训”、“教育理念”,此基础上进行采访、写作,才会紧贴学校的实际。从细小的方面说,校报记者应该了解学校历史、现状、机构设置、院系情况等等。“一册二书”。“一册”即我校宣传画册;“二书”即《武夷学院教学概览》和《武夷学院校史》;从海报上获取信息例如学校网站、校大门口、一期食堂、各院系宿舍门口等等地方,经常会贴着丰富多彩的海报,关注这些海报,可获取大量的采访停息。主动联系采访对象对于在以往采访中认识的老师、教练、同学,我们应主动与他们保持联系,从中获取采访线索。而且,在与之交谈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你可以更清楚学校各个方面的消息,保持记者应该有的敏感性,时刻关注生活中的点滴,新闻是无处不在的。怎样采写消息消息,以简洁的文字和语言迅速传播新近变动的事实,包括新近发现的事实、某些将要变动的事实。它是目前最广泛、最经常应用的一种报道形式。一般地说,消息要有“五个W”,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为什么),这叫“新闻五要素”,也称“五何”。有时候视报道内容的需要,还要加上一个H:how——怎么样(怎么回事)。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一言之有物,不说空话二事实要新,中心突出三有的放矢,阐释意义(针对性)四必须真实,准确无误(真实性)五文学经济,简短精粹六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具体,通俗,生动)七逻辑严密,条理分明八迅速及时,讲究时效怎么写消息及该注意事项第一,内容要新鲜。写消息,不仅要内容新鲜,而且要求具有一定的思想,以便能给人以启迪。第二,事实要准确。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之所在。第三,采访要快,写作要快,讲究时效性。时效性,是消息写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采写消息,刊用消息,一定要争取速度。在这方面,我们记者,通讯员要学会做到“倚马可待”、“立等可取”的本事。第四,篇幅要短,容量要大,也就是说,要提高消息的“含金量”。消息写作提倡“短些,短些,再短些”;但另一方面,也不能短到空洞无物的地步,而应力求短而有丰满内容,短而实,内蕴丰厚,“秤砣虽小压千金”。第五,要写得通俗、生动、形象,具有可读性。写消息,只有让读者看得懂,才有可读性。在写得通俗的基础上,还要讲究生动、活泼、形象,且要有变化。第六,反复锤炼语言,多一字不如少一字。消息以语言简练为上乘。因此,我们写消息,要在文字凝练上下功夫。正如一位新华社记者所说的那样,“珍惜每个字,推敲每句话,力求字字句句载着尽可能多的信息、意味”。例子新华社记者郭玲春是一位写消息的高手,她写的消息每每能达到这般要求。她在一篇全国电影创作规划会议的消息刚起头处写到,“惊险的情节和武打场面,轻曼的歌舞和戏剧色彩使1988年的中国银幕显得比往常热闹。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