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1
2025上半年黑龙江工程学院事业单位招聘76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毕业院校: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材料中古语与下列选项蕴含哲理相近的是()。
A、日中则昃,月满则亏
B、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C、不啻微芒,造炬成阳
D、无所不备,无所不寡
答案:A
解析:题干中“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意思是天下的形势不强盛就会走向衰落,国家的治理不寻求发展就会面临倒退。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即盛和衰、进和退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同一性。A项正确,“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意思是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月亮盈满就要亏缺。比喻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转化,即矛盾的同一性。B项错误,“积羽沉舟,群轻折轴”意思是羽毛虽轻,积聚多了,也能把船压沉;物品虽轻,装载多了,也可以折断车轴。体现的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C项错误,“不啻微芒,造炬成阳”意思是不排斥一点点小小的光亮,这样我们的光亮多了,就能变得像太阳一般明亮。体现的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D项错误,“无所不备,无所不寡”意思是没有不防备的地方,就没有不薄弱的地方。指应重点设防,不宜分散兵力,后指不能面面俱到,要保证重点。体现了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
2.在租约规定的期限内,作为级差地租II的超额利润()。
A、由农业资本家获得
B、由土地所有者获得
C、由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瓜分
D、由农业资本家和农业工人瓜分
答案:A
解析:因租约在签定时,就已经明确了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的地租数量,所以在租约规定的期限内,农业资本家因多投入而产生的级差地租II自然由农业资本家获得,A选项是正确的。当租约期满,作为级差地租II的未来产生的超额利润到底归谁所有,要取决于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的斗争。故选A。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的原则。
A、首长负责制
B、分工协作制
C、议行合一制
D、民主集中制
答案:D
解析: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故选D。
4.中国古代不乏修身治国方面的名言警句。下列句子与出处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B、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韩非子
C、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
D、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大学
答案:B
解析:A项正确,“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出自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岳阳楼记》,意思是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B项错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出自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的《史记·管晏列传》,意思是粮仓充实了,人们才能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人们才能分辨荣辱。C项正确,“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出自《论语·季氏将伐颛臾章》,意思是不担心财富不多,只是担心财富分配不均匀;不担心人民生活贫穷,只担心生活不安定。D项正确,“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出自《礼记·大学》,意思是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故选B。
5.从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看,判断某一行为是否违法关键因素是()。
A、该行为在法律上被确认违法
B、该行为有故意或过失的过错
C、该行为由具有责任能力的主体做出
D、该行为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某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权利
答案:D
解析:违法行为分为广义的违法行为和狭义的违法行为。广义的违法行为,指所有违反法律的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和狭义的违法行为。狭义的违法,也可以称为一般侵权行为,包括民事侵权行为和行政侵权行为。违法的构成要件包括:(1)违法行为以违反法律为前提。(2)违法行为必须是某种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3)违法必须是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上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行为的违法性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紧密联系,后者是前者的基础。(4)违法一般必须有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5)违法者必须具有法定责任能力或法定行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