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司机室设备司机控制器》(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1工作简况
1.1编制依据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5年第二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5〕7号T-347号项目的要求,由全国轨道交通电气设备与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西安沙尔特宝电气有限公司共同起草《司机室设备司机控制器》。
本标准是对GB/T34573-2017《轨道交通司机控制器》的修订。
1.2制修订本标准的必要性
司机控制器是安装在机车车辆上,用于发出牵引、制动、换向、速度等指令的司机操纵设备,已在机车、动车组、地铁、磁浮和市域(郊)铁路车辆等车型司机室内广泛应用。
《轨道交通司机控制器》(GB/T34573-2017)发布实施以来,产品的设计、制造、试验、运用等得到了有效规范,产品的界面简统化和模块简统化进一步提升,维修成本进一步降低,司机的可操作性和舒适性进一步增强。近年来,随着脉宽调制控制方式(PWM)等电子装置技术逐步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城际动车组上得到应用,尤其标准化地铁已将PWM信号作为标准化输出,有必要对GB/T34573-2017进行修订,纳入关于PWM控制的内容。此外,与司机控制器同样安装于机车车辆司机台上的动车组牵引控制器、动车组司机制动控制器、机车制动控制器等,也是通过司机手动操作手柄实现相应功能,其操作方式、应用环境条件、输出信号与司机控制器具有很高的相似度。目前,以上产品已有《动车组司机制动控制器》(TB/T3405-2015)、《动车组司机控制器暂行技术条件》(TJ/CL327-2014)、《机车用制动控制器》(TB/T3427-2015)、《交流传动机车制动控制器暂行技术条件》(TJ/JW046-2014)、《分布式网络智能模块机车空气制动系统暂行技术规范》(TJ/JW100-2018)、《交流传动机车后备制动暂行技术条件》(TJ/JW060-2015)等行业标准或标准性技术文件进行规范。根据标准整合规划的要求,有必要参考相关标准性技术文件,对GB/T34573-2017进行修订,完善司机控制器的结构要求、功能要求、机械性能等,同时纳入TB/T3405-2015、TB/T3427-2015的主要技术内容。
1.3编制过程
在本标准的编制过程中,完成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和编写工作。本标准编制过程概要如下:
(1)标准计划下达后,在标委会组织下,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等单位成立了标准起草组,对司机控制器的结构和功能要求、手柄操作力矩、工作性能等情况进行了调研,收集了相关技术资料,形成了本标准的草案。
(2)标准起草组对前期工作和标准草案深入讨论研究后,2025年5月形成了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2
(SAC/TC278/SC1〔2025〕34号)。
(3)本标准起草单位和起草人承担的起草工作见表1。
表1《司机室设备司机控制器》起草工作分工表
序号
起草单位
起草人姓名
承担的工作
1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林平、饶国华、吴朝东
林平主持标准编制,负责第1章、第5章、第6章、第7章的编制及全面协调工作;
吴朝东负责6.3.3、6.3.4、6.4.4、6.4.5、
6.5.1.3、6.5.1.4、6.5.2.3、6.10、7.8的编制;
饶国华负责第2章、附录E、附录F的编制及全文的标准化审核。
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
李杰波
李杰波负责第3章、第8章、附录D的编制,参与6.3.4、6.4.5、6.5.1.4、6.10、第7章的编制。
3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王龙
王龙负责第4章的编制,参与第6章、第7章编制。
4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张永明、王洪波
张永明负责第9章的编制,参与第4~7章及附录A、附录B的编制。
王洪波参与第6章、附录A、附录B的编制。
5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王景琪
王景琪负责6.1、6.2、6.6.2的编制,参与第4~7章的编制。
6
西安沙尔特宝电气有限公司
马林森
马林森负责6.5、附录A、附录B、附录C的编制,参与第4~7章的编制。
2编制原则
2.1标准格式统一、规范,符合GB/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