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国机构配置手册(2025版)之保险资管篇-国信证券.pptx
文件大小:2 MB
总页数:82 页
更新时间:2025-06-07
总字数:约1.29万字
文档摘要

产品结构破局,资产配置渐变

——中国机构配置手册(2025版)之保险资管篇;

核心观点概要

保险资金区别于其他资管的核心在于通过资金池运作实现资产负债联动。险资资产配置需契合负债特性,核心在于实现收益、久期与现金流匹配。具体体现在:精细化分账户管理:根据不同保险产品(如传统险、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

等)负债成本、久期、保证利率、流动性需求等特性,设立独立投资账户,分别设定风险收益目标和投资策略;强化久期缺口管理:通过加大配置超长期债券、长久期非标资产、并适度利用低利率时期的债券交易进行再投资平衡,力争缩小

或维持可控的久期缺口,降低利率风险敞口;加强现金流匹配能力:重点配置能提供稳定现金流(如高等级债券票息、高股息股票分红、优质不动产)的资产,提升净投资收益,确保兑付需求。

低利率环境是险资尤其是寿险配置面临的核心挑战。一方面,传统依赖的国债、高等级信用债等固定收益资产收益率持

续下行,难以覆盖寿险产品刚性负债成本,易引发“利差损”风险;另一方面,资产荒加剧,优质长久期资产供给稀缺,

加剧了长期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对此,保险资管机构近年来做了以下应对:一是拉长久期与提前锁定收益:积极地配

置长久期利率债和高信用等级的非标资产(如优质基础设施债权计划),承担一定流动性风险(如地方债)换取收益溢价;二是加大红利类资产配置权重:适度提升权益(尤其是稳定高股息蓝筹股)、优先股、REITs等资产比例,通过获取长期资本增值和分红收益来弥补固收收益的不足;三是拓展多元化另类投资:战略性地增加对黄金、私募股权(PE)、风险

投资(VC)、对冲基金、核心不动产等另类资产的配置比例,有助于提升整体组合的预期收益并分散风险。

对险资而言,低利率环境和资产负债联动要求未来产品设计和配置过程进一步协同发力。尤其在满足核心负债匹配要求基础上,一方面开发投资属性更强的分红险等产品,或对接养老金第三支柱的长封闭期产品(如养老专属保险),为资产端配置长久期或流动性较低的优质???产提供负债支持;另一方面保险资管机构更主动地运用多元化策略(权益、另类、创新策略)寻求收益增强,突破低利率环境下的束缚。

风险提示:保费收入增速不及预期;三方业务承压;长端利率下行;资本市场波动等。;

资产负债联动

险资配置策略

创新方向拓展;

保险产品分类与保费收入占比

保险产品按照标的可以分为人身险和财产险。人身险保障个人生命、健康等;财险保障财产损失。

在市场份额上,人身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均在70%以上。2024年全国累计人身险保费收入达到42632.51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74.8%;在销售渠道上,主要有个险渠道、银保渠道、团险渠道、互联网渠道以及电销渠道;在缴费方式上,分为趸交(一次性付清)和期交;在保障时期上,分为短期(一年以内)和长期(例如定期和终身等)。;

人身险行业概述

人身保险行业是指以人的生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为被保险人提供风险保障和财务规划的行业。人身险保费收入与赔付金额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且由于运营成本、寿险的长尾效应等问题,保险公司会通过精算预测设计保费保证利润。

2024年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为40056.2亿元,增长率为13.22%,人身险市场呈现回暖趋势。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政府持续增强社会保障力度以及居民消费信心的提升。;

人身险险种介绍——寿险

人寿保险,是以被保险人的寿命为保险标的,且以被保险人的生存或死亡为给付条件的人身保险。除了身故,部分定期寿险也可保障全残。

寿险因其保障功能、债务隔离、财富传承等功能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部分寿险(如增额终身寿险)还兼具保障与储蓄功能,可帮助投保人积累财富,并在到期时返还部分现金价值。寿险是人身险收入中的主导险种,历年累计寿险保费收入均在70%以上。

寿险按照期限主要分为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这些产品因其不同特点与条件而适用于不同人群。

图:人身险中各项险种保费收入占比(单位:%)图:定期寿险与终身寿险对比;

人身险险种介绍——储蓄型保险

储蓄型保险是将保障与储蓄功能结合的一种保险产品,除了提供基本保障外,还会定期返还一定的现金价值或分红。储蓄型保险现阶段主要分为增额终身寿险、年金险和万能险。

与保障型保险相比,储蓄型保险特有的储蓄功能能够帮助被保险人强制储蓄,使得现金价值增值,提供中长期稳定现金流,达到养老补充、资产配置、财富传承等目的。随着市场利率的下降,预计未来储蓄型保险的预定利率可能会进一步下调。

图:主要的储蓄型保险类型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