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祸现场急救处理
演讲人:
日期:
CATALOGUE
目录
02
伤员初步检查
01
现场安全评估
03
紧急止血处理
04
骨折与脊柱保护
05
伤员转运规范
06
后续跟进事项
现场安全评估
01
确认环境危险程度
观察路面情况
判断是否存在继续发生车祸的可能,如是否有车辆未停车、道路是否有滑坡、是否出现新的危险源等。
01
评估现场稳定性
检查周围环境是否稳定,如建筑物是否安全、电线是否断裂、是否存在化学泄漏等。
02
评估伤员情况
初步判断伤员的伤势和数量,以及是否需要紧急救援。
03
设置警示标志与安全距离
在车祸现场周围放置警示标志,如警示灯、锥桶、三角警示牌等,以警示其他车辆和行人。
放置警示标志
确保安全距离,使过往车辆和行人能够及时发现并避开事故现场。
设置安全距离
用粉笔或石子等物品标记出危险区域,防止他人误入。
标记危险区域
拨打急救电话要点
拨打急救电话
保持冷静
报告事故情况
配合急救人员
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号码,如120或999等。
简要说明事故地点、伤亡人数和伤势情况,以便急救人员做好救援准备。
拨打急救电话时要保持冷静,尽可能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地址。
等待急救人员到场时,配合他们进行救援工作,如指引路线、提供必要的帮助等。
伤员初步检查
02
意识与呼吸状态判断
呼唤伤员,观察其反应,判断意识是否清醒。
观察伤员意识状态
检查呼吸情况
评估伤情程度
仔细观察伤员呼吸是否正常,有无急促、困难或暂停现象。
通过意识与呼吸状态,初步评估伤员的伤情严重程度。
明显出血与骨折识别
查找出血部位
迅速查找伤员身上是否有明显出血部位,如动脉破裂等。
01
止血处理
对发现的出血部位进行压迫止血,避免失血过多。
02
骨折固定
对于怀疑骨折的伤员,应就地取材进行简单固定,避免骨折部位移动。
03
迅速排除可能造成二次伤害的现场隐患,如翻倒的车辆、玻璃碎片等。
确保环境安全
在搬运伤员时,注意保持平稳,避免剧烈摇晃或震动。
平稳搬运伤员
在紧急情况下,尽量等待专业救援人员到场,避免擅自处理伤情。
等待专业救援
避免二次伤害原则
紧急止血处理
03
直接压迫止血法
按压时间
持续按压伤口,直至出血停止或医生到达现场。
03
将伤口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有助于减缓血液流动,加速止血。
02
抬高伤口
适用于小血管破裂出血
如皮肤割伤、划伤等,可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直接压迫伤口,以阻止血液流出。
01
止血带使用规范
适用于大血管破裂出血
如四肢动脉出血,需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
正确使用
定时放松
将止血带缠绕在伤口上方,避免直接扎在伤口上,松紧度以能阻止血液流动但不损伤组织为宜。
止血带应每隔一段时间放松一次,以免导致肢体缺血坏死。
1
2
3
伤口包扎技巧
清洗伤口
在包扎前,先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去除异物和污垢,减少感染风险。
01
纱布包扎
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包扎伤口,避免使用毛巾、纸张等易污染的物品。
02
包扎方法
采用“8”字形或螺旋形包扎法,使绷带紧贴伤口,起到压迫止血和固定作用。
03
注意事项
包扎后应观察伤口情况,如出现渗血、疼痛加剧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04
骨折与脊柱保护
04
临时固定操作步骤
评估伤情
止血
临时固定
保持呼吸道畅通
确定伤者的骨折部位和程度,判断是否需要临时固定。
如有伤口,应先进行止血处理,避免失血过多。
使用绷带、夹板、围巾等物品,对骨折部位进行临时固定,避免进一步移动。
确保伤者呼吸道畅通,避免窒息。
平稳搬运
移动伤者时应尽量平稳,避免过度摇晃或震动。
01
多人协作
尽量由多人协作,一人固定骨折部位,其他人协助移动。
02
保持脊柱稳定
移动时尽量保持脊柱稳定,避免弯曲或扭曲。
03
尽快就医
移动后应尽快送往医院进行专业救治。
04
移动伤者注意事项
使用绷带或毛巾等物品将伤者头部固定,避免晃动。
头部固定
确保伤者呼吸道畅通,避免窒息。
保持呼吸道畅通
01
02
03
04
使用手掌或手指轻轻支撑伤者颈部,避免颈部受到过度压力。
手法支撑
在等待救援人员到场时,保持颈部支撑,不要随意移动伤者。
等待救援
颈部保护性支撑
伤员转运规范
05
由四个人分别站在伤员头部、肩背部、臀部和腿部,同时用力平稳搬运,避免颠簸和扭曲。
多人协作搬运方法
四人搬运法
适用于伤情较重或有脊柱损伤的伤员,由三个人分别托住伤员的头颈、肩背和臀部,确保伤员身体在同一平面上。
三人搬运法
在危险环境下,可用毛毯或衣物等将伤员包裹,然后拖动,但要注意避免拖行过程中的二次伤害。
紧急拖行法
担架使用替代方案
可用木棍、绳索等制作简易担架,将伤员平稳固定,便于转运。
简易担架
将床单或毛毯等平铺在地面,将伤员抬至床单上,然后抓紧床单四角进行搬运。
床单担架
在紧急情况下,可将两把椅子背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