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隶书【实践活动】撇画与竖画有相同之处,在《曹全碑》字帖中找出撇与竖相同处理方式的字,同时找出其处理笔法不同的字,分别书写。【拓展实训】实训一:隶书笔画撇的不同书写方法的总结。实训二:撇画在字中不同的运用方式和所起到的不同作用的总结。第一节《曹全碑》隶书的基本笔画第三章隶书五、捺画的书写技法【对点案例】捺画的书写技法1.主笔的捺画(见图3-77)长捺向右向捺出,方向与撇画相反,起笔向左上方逆锋顿笔后向右行笔,与楷书的捺画运笔相同,出锋收笔处要缓慢。2.平捺(见图3-78)起笔后向右下逆锋,向右折起行笔同时根据结体需要,运笔有一定的弯曲状,波画送出。走之旁的捺画写法与平捺相同,体势较长且夸张。3.短捺(见图3-79)捺画有短小不做发挥的,此种在字的结构中处于从属地位,局部表现,这种短小的捺画通常比较直,起的主要作用是可以起平衡字的左右关系,比一波三折的捺画更加有力度。第一节《曹全碑》隶书的基本笔画第三章隶书【对点案例】捺画在字中的应用1.“人”和“惠”的书写技法(见图3-80至图3-83)(1)“人”、“惠”两字的捺在整个字的结构中都处于主要的地位,起主笔作用,所以书写时注意一波三折的写法,捺画修长伸展,体势打开,出锋处慢提,不可过于锐利。(2)“人”的捺画在撇画靠上一些的位置上出笔,远长于撇,书写要直而实。(3)“惠”字是把下部的“心”处理为捺,这也是《曹全碑》隶书的一个特点;捺画与左点呈相连之势,呈平出状。第一节《曹全碑》隶书的基本笔画第三章隶书2.“之”和“廷”的书写技法(见图3-84至图3-87)(1)两字的捺画都是较平的写法,并且有上一笔的连带关系,书写中要注意连接处的折笔,长度向右侧夸张伸出,以表现隶书趣味。(2)“之”捺画与前一笔相连,相互之间连带的用笔关系要注意,顿笔后折起捺出,同样要写得长,延伸出去边行边按笔锋,慢慢提锋而出。(3)“廷”书写时要比“人”的捺更加灵活,表现得生动一些,即一笔之间粗细稍有变化,打破一致性,起笔细,出笔处顿笔渐渐出锋。第一节《曹全碑》隶书的基本笔画第三章隶书3.“城”和“残”的书写技法(见图3-88至图3-91)(1)“城”、“残”是把戈钩处理成捺画来书写,起笔较其他的捺画更重一些,捺出后顺势而右弯行笔,顿出不要过于上扬,稍平出锋收笔。(2)“城”的捺画可做主笔处理,中间稍直,收笔处可顺势出锋,呈浑厚状,向右平出展现隶书的扁平体势。(3)“残”,捺画向右弯出,在横的偏左处起笔,与上面的撇相接,整个右半部分连贯,右上部分的横上重下轻,下部分的捺起笔逆锋,中间行笔稍提锋再顿笔出锋。第一节《曹全碑》隶书的基本笔画第三章隶书4.“以”和“掖”的书写技法(见图3-92至图3-95)(1)“以”、“掖”的捺在运笔时较直,收笔处顿笔即出,不多做停留,逆锋顿笔后即向右下方行笔,中部呈竖直状,不做弯曲处理,有力而短促。(2)“以”为左右相呼应的结构,捺画粗且直,向右顿出。(3)“掖”捺画较直,但起笔处较轻,右捺有粗细的变化,占据右下角位置并且向外伸出。第一节《曹全碑》隶书的基本笔画书法卢科主编第三章隶书【学海导航】[知识积累](1)通过对《曹全碑》的学习,掌握“隶书基本笔画”书写技法。(2)通过对“偏旁部首”的学习,掌握“偏旁部首及汉字结构”书写技法;在软笔书法教学中的应用。(3)通过对“临帖”的学习,掌握“临、摹”隶书字帖的能力,为今后独立学习书法技法提供帮助。(4)通过对“楷书章法”训练,掌握创作“隶书”书法作品的技能方法。[技能提升](1)掌握隶书基本笔画书写技法。(2)掌握隶书偏旁部首书写特点。(3)掌握自我临摹学习能力。(4)掌握隶书章法基本创作规律。第三章隶书[知识导图]【学前案例】案例1:如何通过笔画书写,完成汉字笔画书写任务?案例2:如何通过对隶书部首的解析,写好汉字偏旁部首?案例3:如何通过对隶书结构的解析,写好汉字?案例4:如何“选帖、临帖”?案例5:如何创作“隶书书法作品”?第三章隶书一、点画的书写技法【对点案例】1.尖点的书写技法(见图3-1)尖点是指起笔时一端出锋,或起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