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书法课件PPT第三章第三节.ppt
文件大小:1.38 MB
总页数:13 页
更新时间:2025-06-07
总字数:约3.19千字
文档摘要

书法卢科主编第三章隶书一、独体字的练习【对点案例】1.“之”字的结构技法(见图3-200)《曹全碑》的“之”字起笔时两个圆点,接着一撇一捺,在笔画结构的安排上,布局灵活,捺画是“之”的主笔,捺的波要伸长夸张,这样才能看出字的左紧右松,变化由此而生。用笔方中带圆,灵秀中有劲健,不可写软。2.“于”字的结构技法(见图3-201、图3-202)“于”字两横一个竖钩,笔画简单但仍可看出上紧下疏。竖钩是主笔,处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较夸张地伸展送出钩;另一种收笔处顿笔回锋,两者在书写时要带入篆书笔法,劲挺即现。“于”字整体上扁平,隶书特点明显,两个的竖钩以两种不同的书写方式表现,第二笔是长横,与第一笔的短横产生鲜明对比,需认真处理。第三节《曹全碑》隶书的基本结构第三章隶书3.“也”字的结构技法(见图3-203)“也”字与“之”在表现上有相似之处:上紧下松,左紧右松,字本身笔画虽少,但是疏密分布不同,布局灵活而有生机;主笔是最后一笔竖折钩,钩以波画表现。“也”有两个折笔的出现,第一个为内折,初学时可做两笔处理,但是熟练后笔尖尽量不要离开纸张,逆势而下,展现力度;第二个是竖折的折笔,折笔处可写为外折,圆笔均匀而带有变化。4.“氏”字的结构技法(见图3-204)“氏”在整体的结构和用笔上较有难度,依然为上紧下松式的结构规则,主笔为戈钩,这里做捺画波笔处理。“氏”第二笔的右向竖钩,竖向左隆出,呈开张之势,在钩出时顿笔明确,送出缓慢,不要有尖锐出锋;戈钩要向竖钩处靠近,这样才能出现左紧右疏的表现方式;最后一笔的点如坠石落入,平衡整个字。5.“分”字的结构技法(见图3-205)“分”左右开张,左紧右疏,撇为主笔,大力送出,整体扁宽。开头两笔撇、捺分开的距离加大,为“分”字的左右分张之势打下基础;横折钩呈斜势;撇画向上微挑而送出。第三节《曹全碑》隶书的基本结构第三章隶书【实践活动】师生共同分析《曹全碑》中的独体字,从字的笔画分布和主笔开始,并书写(见图3-206、图3-207)。【拓展实训】实训一:通过对独体字结构的学习,临摹更多的独体字,并且寻找其中的变化。【书法术语】法帖摹刻在石版或木板上的法书及其拓本,称为“法帖”,可供人效法。墨迹用墨笔手书之原本。善本在学术上、艺术上有重要价值,或有一定年份的图书、碑帖等。如旧刻本、精钞本、手稿、无残缺之足本、旧拓碑帖等,通常称为“善本”。凡书籍精加校勘,错误较少者,也可称“善本”。第三节《曹全碑》隶书的基本结构第三章隶书二、左右结构字的书写【对点案例】1.“郡”字的结构技法(见图3-209)“郡”在整个字的结构上是左主右副的左右结构,“君”字占2/3,笔画夸张,3个横呈阶梯式向左伸展,尤其是撇画书写夸张的手法更进一步强调了左半部所占的空间,左大右小表现明显,也无倾倒一侧而是左右呼应,结字稳健,运笔时要注意折的运用及其变化,“郡”字的折笔较多,强调结构的同时要认真对待笔画。2.“煌”字的结构技法(见图3-210)“煌”与“郡”的结构形式相反,为左副右主。“火”居于左部偏上,占1/3;“皇”居于右,占2/3空间,“火”与“皇”的波横形成避让关系,使整个字看起来活泼生动,书写时要强调最后一笔波横的起伏,也就是强调“皇”所占据的位置;“火”两点灵活处理,似随意之笔却让整个字因此而妙趣横生。3.“敦”字的结构技法(见图3-211)“敦”左右并列结构,两边各占字的一半,整个字保持了平稳的状态,左部“子”的横和右部的撇相互揖让而不相连。书写“敦”要注意“子”的竖钩(挑)与左部撇的方向不要一致,竖钩向左出,撇向上挑到与横接近处即收笔。第三节《曹全碑》隶书的基本结构第三章隶书4.“祖”字的结构技法(见图3-212)“祖”可充分体现左右的避让关系,“且”的长横填补了左侧点的空位,左侧的点又给横的伸展留出了足够的空间,使“祖”字虽然横画较多,但看起来又不呆板、凝滞。“祖”的书写中要注意左半部的撇伸展和右部的长横。5.“隴”字的结构技法(见图3-213)“隴”字是左中右结构的典型,基本平分空间,相互避让关系明显,“龍”处的中右部分左密右疏,竖弯钩向右下行笔转笔挑出,形成舒朗之势,与左侧的偏旁部首有对比。书写时笔笔都应注意,不能因为笔画多而短有所忽视。第三节《曹全碑》隶书的基本结构第三章隶书第三节《曹全碑》隶书的基本结构【拓展实训】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