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卢科主编第三章隶书一、偏旁“扌、訁、亻、攵、月”的书写【对点案例】偏旁的书写1.“扌”的书写技法(见图3-139至图3-142)“扌”作为偏旁部首居于左侧,占整个字的1/3,“掖”的捺画向右侧伸展,所以“扌”的钩作挑画夸张地书写,底部基本与“夜”平齐;“抚”的偏旁竖钩向下写出,大于右侧的“无”。第二节《曹全碑》偏旁部首书写技法第三章隶书2.“訁”的书写技法(见图3-143至图3-146)(1)书写过程。“訁”字旁有3个横,平行且长度基本一致,点也写作短横,“口”上宽下窄,在字中占一半的空间(2)偏旁在字中的应用。“讳”的右半部分笔画比较多,所以“訁”比右半部分要稍短一些;“访”则相反,“方”的笔画较少,“訁”要稍高较之右半部;偏旁部首的运用要灵活。第二节《曹全碑》偏旁部首书写技法第三章隶书3.“亻”的书写技法(见图3-147至图3-150)(1)书写过程。《曹全碑》的“亻”旁写撇多数起笔时向右上逆锋,即向左下行笔,收笔处顿笔回锋,形如长点但写法不同,竖的位置因右侧笔画结构不同而稍有变化。(2)偏旁在字中的应用。“仍”的“亻”占字的1/2,形似“亻”能包含“乃”;“僚”的“亻”则占据1/3,左小右大的分布突出“尞”多笔画的特点。第二节《曹全碑》偏旁部首书写技法第三章隶书4.“攵”的书写技法(见图3-151至图3-154)(1)书写过程。第一笔的撇向右上逆锋,左下行笔后收笔处顿笔回锋,最后的捺画写得要硬挺,捺向左上逆锋后向右下方直写顿笔平出,在字中起到右侧支撑的作用。(2)偏旁在字中的应用。“效”的左右两部分基本平分,“交”的撇画向左下伸展与“攵”的捺画有相互平衡的关系;其中“交”的捺和“攵”的撇表现得比较含蓄;“收”的“攵”占字的2/3,同样与撇相对,体势扁宽。第二节《曹全碑》偏旁部首书写技法第三章隶书5.“月”的书写技法(见图3-155至图3-158)(1)书写过程。“月”的撇画收笔处可顿可出,折笔稍顿即向下中锋运笔,收笔处顿笔回锋。两个横平行,但长度不同,左撇比右竖短,崎侧之态尤现。(2)偏旁在字中的应用。“朐”的左撇向左写出,与右“句”的折相呼应;“明”的左右空间平分,书写时注意横的平行和错落。第二节《曹全碑》偏旁部首书写技法【实践活动】(1)对学习过的字进行分析,找出偏旁的书写规律。(2)利用所找出的书写规律自行写字练习。【拓展实训】实训一:分别找出与上面所学偏旁一致的字。实训二:把所找到的字书写下来,并且拓展其偏旁的用法。第三章隶书第二节《曹全碑》偏旁部首书写技法第三章隶书二、偏旁“木、宀、阝、氵、灬”的书写【对点案例】1.“木”的书写技法(见图3-160至图3-163)(1)书写技法。“木”作为偏旁部首,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撇和捺的伸展程度不同,因字异形。(2)偏旁在字中的应用。“相”的左右空间平等,甚至“木”要稍大于右侧的“目”,书写时竖在横的左侧2/3处起笔,收笔处稍出锋,撇向左顿笔送出,右捺写作点,与“目”避让而成;“枼”的“木”处在下半部分,上下关系平分,竖在横的1/2处书写,中锋运笔向下出锋,撇和捺都顿笔而出,向左右伸展出去,“木”在字中左右和下方都有笔画伸展出锋,整个字势也就此打开。第二节《曹全碑》偏旁部首书写技法第三章隶书2.“宀”的书写技法(见图3-164至图3-167)(1)书写过程。“宀”两个点写作圆点,折笔处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安”上点向右下方顿笔,左点向左下方顿收,折笔可分为两笔,似断似连有金石之气,横逆锋起笔,中锋右行运笔,折处向右上方逆锋顿笔向左下出锋,与左点趋于平行。(2)偏旁在字中的应用。“安”下部分“女”的横左右伸展,蚕头燕尾,长于“宀”,“安”字的扁势由此而出;“完”的“宀”上点逆锋顿入,左点稍向内抱,横折一笔完成,横逆入稍向上行笔,折处顿笔向右下顿笔而出,包住下部的“元”形成开张之势。第二节《曹全碑》偏旁部首书写技法第三章隶书3.“阝”的书写技法(见图3-168至图3-171)(1)书写过程。“阝”的书写要注意折笔是稍顿即走,不多做停留,竖收笔处可出锋也可顿笔回锋,通常竖的位置在横折的横内侧。(2)偏旁在字中的应用。“际”的“阝”在左侧,“都”的则在右侧,位置虽然不同,但是书写的方式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