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实验土壤中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ppt
文件大小:1.62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8
总字数:约2.01千字
文档摘要

关于实验土壤中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第1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实验需知实验分组:2个实验室,每个实验室分6组(名单上报),每次实验结束留1组同学值日实验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20%,包括实验出勤、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撰写实验结束:将实验用品收拾整齐,由实验老师确认实验结束后方可离开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结果、思考题第2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系列实验内容实验1土壤中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1、2)实验2产淀粉酶菌株的诱变剂量选择实验3紫外诱变剂突变菌株的初筛实验4紫外诱变剂突变菌株的复筛实验5高产淀粉酶生产菌株的稳定性及淀粉酶活力测定第3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背景知识淀粉酶(amylase,Amy,AMS):能水解淀粉、糖原和有关多糖中的O-葡萄糖键的酶药物:助消化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第4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背景知识产淀粉酶微生物:细菌、真菌等菌种分离与筛选步骤:采样——培养——分离——筛选诱变育种步骤:诱变——初筛——复筛——性能检测第5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背景知识第6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实验1土壤中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1)第7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实验目的掌握菌种分离与筛选的方法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够合成分泌淀粉酶的微生物第8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实验原理自然界微生物种类繁多,有些微生物能够以淀粉作为碳源进行生长繁殖,这是因为它们能够合成分泌淀粉酶。当能合成淀粉酶的微生物在含有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中生长时,会将淀粉酶分泌到菌体周围,使菌落周围的淀粉水解成为小分子量的糊精、聚糖和单糖。这些水解产物不能与碘作用,从而在菌体周围形成透明圈。第9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实验步骤1.筛选培养基的配制(已完成)可溶性淀粉2g,NaCl5g,牛肉膏5g,蛋白胨10g,琼脂20g,水1000mL。2.倒平板(每组6个,每个平板10mL左右)第10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实验步骤3.土样的采集各实验室分别取三种不同环境的土样并记录当时取样环境情况(1-2、3-4、5-6每两小组在同一个地方进行取样),通常取离地面5~15cm处的土壤。4.稀释分离取土样1g,加入9mL无菌水,逐步稀释至105、106、107(单数组)或106、107、108(双数组),每个梯度涂2个平板。第11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0ml1g9ml9ml9ml9ml9ml9ml10-110-210-710-610-510-410-31ml1ml1ml1ml1ml稀释1ml第12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3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分离第14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实验步骤5.各组做好标记,置于30℃恒温培养48h(倒置培养??)6.产淀粉酶菌株的鉴定(下次课)第15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6.产淀粉酶菌株的鉴定倒平皿(注意培养基状态、体积、表面平整):3个用接种环挑取单菌落到无菌瓶皿上(点植法:用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接触几点),同时用签字笔按对应顺序对各单菌落进行标号。在原培养皿表面喷洒稀碘液,记录有水解圈的单菌落,与此对应找出合成淀粉酶的菌株1-2株。注意:未分离得到菌落的小组可与其他组合作,挑取其他组鉴定得到的菌落进行后续实验(实验报告中注明使用哪一组的菌落)。第16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7.产淀粉酶菌株的增殖培养液体培养基分装:10ml/瓶,每个菌株对应1瓶(每组1-2瓶,参考鉴定结果)液体培养基接种:用接种环从固体培养基表面上沾取少许菌苔,将接种环在液体培养基内振摇几次即可。做好标记,放入摇床中振荡培养24h。第17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8.产淀粉酶菌株的纯化——平板划线法灼烧接种环,冷却后用接种环挑取少量菌苔左手持平皿,将皿盖打开一条缝隙,右手将接种环伸入皿中,划3-4条平行线灼烧接种环,60°旋转平皿,划线(注意:后一区要求与前一区首尾相连,但不得与其他区域搭在一起)灼烧接种环,将划线平板倒置,于30℃培养48h后观察。第18页,共2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9页,共27页,星期日,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