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增长的效率及影响因素探析
1引言
金融行业的永恒使命是避免系统性风险,但在现代金融行业中面临的最大风险即为脱实向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金融体系是经济发展的命脉,为合理配置经济资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金融体系加快经济增长的方式主要有“效率效应-全要素生产率”、“数量效应-物质资本积累”等等。然而,金融发展在促进宏观经济发展的作用能否说与其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相同呢?当前,在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越来越成熟后,逐渐出现实体经济和金融业发展的现象。因此,要努力确立良好的金融发展水平,务必让其与实体经济完美融合,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2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测度
2.1概念界定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在之前被学者们定义成金融机构在实体经济上的作用效率,是对实体经济产生的金融资源和它产生的经济成果之间对比关系的一种反映,即学者站在经济效益的角度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做出评价。但是,用作货币资本融通的金融决定了最后的实体经济资源流向的配置效率,不仅产生了经济效益,还产生了不可磨灭的负面生态效益。文章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两方面展开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综合评测,得出完美体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发展效率。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包括环境规制层面与经济发展层面,在这当中,作为如今研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薄弱环节的为环境规制层面。在促进实体经济绿色发展的过程中,金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资金保障作用。金融在生产与消费行为上的影响,可以使实体经济能源消耗增多(或变少)并使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多(或变少)。在消费层面上,金融市场若十分发达可促进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提高,从而增大能源消耗量和污染排放量;但是,消费者有了金融支持后,有能力购买高科技产品,从而降低能源消耗量和污染排放量。在生产层面上,企业若想扩大再生产,金融部门需给与资金支持,从而加大能源消耗量和污染排放量;但是,金融市场在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可令创新成本降低,让企业更有活力进行绿色生产。在内化能源导向作用下,金融将会影响实体经济的生态效益。
2.2测度方法
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进行测度,需要借助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这个函数可以避免出现效率偏差,也会依据各种需求决定产出、投入的比重,但正是这样的优点容易使模型选择出现随意性问题。那么,文章为保证实证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无论在何权重指标下都是稳健的,将会运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单要素指标模型和全要素指标模型。
3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
研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影响因素的问题上,国外许多学者会基于金融规模角度展开关于扩大金融规模如何影响实体经济效率的探讨。前人用大量数据表明,金融规模并非可以无限增大,金融发展有一个限制水平,只有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部门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增长的持续、稳定性。金融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后,方可达到效率的最大化,金融过度发展产生的后果就是抑制经济的增长。
在国内,许多学者研究了金融结构、金融规模能否促进发展实体经济效率。有学者在创建金融深化指标的前提下,经过实证分析总结出金融深化可促进提高生产率。有学者选用金融体系结构、金融产业规模,用作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产生影响的主要解释变量,通过分位数回归方法,总结出为政府干预、金融体系结构、金融产业规模扩张皆不利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增长效率。
4实证分析
4.1理论依据
新结构经济学中提到金融结构的优劣取决于其服务的实体经济。国家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要素禀赋结构亦不同,那么它的实体经济最优产业结构自然不同。当实体经济结构和金融体系构成能够相互匹配时,能够让金融体系在分散风险、配置资金、动员储蓄上充分发挥功能。所以,与以往研究者比较金融结构是否优劣上不同,文章会从新结构经济学角度出发,由实体经济结构和金融结构相互关系层面考量,对金融结构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带来的影响加以分析探究。金融结构存在许多衡量方法,由新结构经济学中的观点,文章会从银行规模分布与直接融资市场、间接融资市场比例角度出发,探索分析金融结构是如何影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绿色发展效率的。
4.2基本假设
4.2.1融资市场角度
当前,我国许多由劳动密集型过渡到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企业越来越倾向于由原先的“中国制造”转变成“中国创造”。新时代,随着创新科技的不断出现,实体经济逐渐增加了在直接融资市场的需求。属于技术创新类型的企业有着较高的内在风险,在有关企业投资项目的问题上,直接融资市场使资金供给者具备产生不同看法、观点的权利。因此,具备较高风险的新技术项目更可能在直接融资市场的帮助下得到所需资金。从另一角度看,直接融资市场大大推动了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实体经济的绿色发展。
4.2.2银行规模角度
新结构经济学中提到,银行审批贷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