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规模养殖场常见生猪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的应用探讨
随着消费者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市场对猪肉产品的需求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发展生猪养殖产业已经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增加养殖户经济收益的有力支持。从当前生猪养殖规模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但中小规模养殖在广大农村地区仍然占据着很大比重,并将长时间处于中小规模养殖和规模化养殖协同推进的状态。对于小规模养殖户来讲,在生猪养殖环节由于生猪养殖数量较少,再加上管理水平不足,养殖场环境污染严重,经常会造成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一方面威胁到养殖户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病原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向着周边养殖群体传播蔓延,使得疫病的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对一个地区生猪养殖业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因为某些重大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流行对一个地区的生猪养殖业构成毁灭性的打击。为更好推动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就需要引导小规模养殖户认识到疫病发生流行造成的危害和加强疫病防控的重要性,要不断加强常见生猪疾病防治知识的学习,做到及时识别及时处理,将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率降低到最低程度,确保养殖安全。本次研究探讨了小规模养殖场常见生猪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借鉴和帮助。
一、小规模养猪场常见猪疫病的诊断
1、猪气喘病
①流行病学
猪气喘病(MPS,Mycoplasmapneumoniaeinswine)是由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hyopneumoniae)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种病原体是一种无细胞壁的微生物,属于支原体属,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从形态情况来看猪肺炎支原体呈球形或椭圆形,大小约为0.2~0.5μm,无细胞壁,具有高度多形性。从培养特征分析,该种病原体在含有10%兔血清的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典型的“荷包蛋”样菌落,主要侵害猪的呼吸系统,引起猪气喘病。猪气喘病主要感染猪,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最易感,其次是妊娠后期母猪和哺乳母猪,成年猪发病率较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病原体通过咳嗽、喷嚏、喘气等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形成气溶胶,健康猪吸入后感染。在生猪养殖场,尤其是小规模养殖场当中猪气喘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在寒冷、多雨、潮湿或气候骤变时较为多见。由于小型规模养殖场的养殖管理不规范,猪气喘病在猪群中呈慢性流行,特别是在养猪场不同年龄的猪群混合养殖、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等因素,容易导致猪气喘病的暴发和流行。
②临床症状
猪气喘病主要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发病之后患病猪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喘鸣,初期为干咳,后期可能伴有黏液,尤其是在运动后或夜间更为明显,发病一段时间之后呼吸加快,有时可见腹式呼吸。患病猪整体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但是表现为病猪生长速度减慢,饲料转化率降低,精神沉郁,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有时伴有发热。病程较长,症状可能逐渐减轻,但长期影响猪的生长和繁殖性能。
③病理学变化
病死猪解剖之后可以发现肺脏组织病变最为明显,肺脏呈淡灰色或灰红色半透明状,病变界限明显。在心叶、尖叶、中间叶及部分膈叶下方,可见小叶融合性支气管肺炎变化,病变部呈淡紫色或深紫色、灰黄色,坚韧度增加。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显著增大,切面外翻、湿润,呈黄白色。若继发细菌感染,可引起肺和胸膜的纤维素性、化脓性和坏死性病变。肺泡壁增厚,肺泡腔内充满浆液性渗出物,肺泡间质增宽,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
2、猪流感
①流行病学
猪流感(Swineinfluenza),又称猪流感病毒(Swineinfluenzavirus,SIV),是一种主要感染猪的流感病毒,这种病毒也可能感染人类,引发人类猪流感(Humanswineinfluenza)。猪流感病毒属于A型流感病毒,具有较高的变异性,容易导致猪群流行。猪流感病毒主要分为四个基因型:H1N1、H1N2、H3N1和H3N2,其中,H1N1和H3N2是人类流感病毒的主要基因型,而H1N2和H3N1主要感染猪。猪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分为若干个片段,包括8个片段的RNA基因组,病毒表面的两种主要蛋白质是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分别负责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和病毒从宿主细胞释放,根据HA和NA的抗原性不同,猪流感病毒可分为多个亚型。猪流感病毒在中小规模猪群中的传播较为广泛,可通过猪的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等途径传播。猪群感染猪流感病毒后,可能出现突然发病、发热、咳嗽、流涕、肌肉疼痛等症状,在猪群中,猪流感病毒可引发大规模疫情,导致猪只死亡率增加。
②临床症状
猪流感病毒的潜伏期通常为1~7d,大多数情况下为1~3d,发病后病猪体温迅速升高,通常在40.5~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