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场规划与设计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选址与用地设计
04.
设施配置标准
05.
安全与管理体系
01.
03.
功能布局规划
06.
运营维护策略
规划需求分析
01
规划需求分析
PART
现状交通流量评估
交通流量调查
采用实地观测、交通流量调查等方法,获取停车场周边道路的车流量、车型构成等数据。
01
交通拥堵分析
分析停车场周边道路的交通拥堵状况,找出交通瓶颈和高峰时段,为停车场规划提供依据。
02
交通组织优化
结合交通流量调查结果,优化停车场周边道路交通组织,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03
停车需求预测模型
根据土地利用、交通设施等因素,预测停车场未来停车需求的生成量。
停车需求生成预测
分析停车需求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分布情况,为停车场选址和规模提供依据。
停车需求分布预测
预测停车场对周边土地利用的吸引强度,确定停车场的合理规模和服务范围。
停车需求吸引预测
政策规范与设计标准
了解当地停车场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法规,确保停车场规划符合政策要求。
政策法规要求
设计标准规范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国内外停车场设计的标准规范,包括停车场布局、车位尺寸、通道宽度、标志标线等方面的要求,确保停车场设计科学合理。
考虑停车场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如采用绿色建筑材料、雨水收集利用、充电桩配套设施等,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02
选址与用地设计
PART
场地选址关键参数
交通便捷性
公共服务设施
城市规划
安全性
选址应考虑周边道路交通状况,确保车辆出入顺畅,避免造成交通拥堵。
选址需符合城市发展规划,确保用地性质符合停车场建设要求。
选址应靠近公共服务设施,如商场、公园等,便于车主使用。
选址需考虑地形、地貌等因素,确保停车场的安全性。
用地面积与形态优化
用地面积
根据停车需求确定合理的用地面积,确保停车场能够容纳足够的车辆。
01
形状优化
停车场形状应与周边道路和地形相协调,避免不规则形状造成的空间浪费。
02
利用率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提高停车场面积利用率,增加停车位数。
03
平地停车场
对于平坦的地形,可直接进行停车场建设,无需进行特殊的地形处理。
地形适应性处理方案
坡地停车场
对于坡地地形,需合理设计坡度,确保车辆停放安全,同时设置防滑措施。
地下停车场
对于地下空间,需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考虑防水、通风等因素,确保停车场的安全和舒适性。
03
功能布局规划
PART
停车区分区与动线设计
根据停车场规模和停车需求,将停车区域划分为多个分区,每个分区相对独立,便于管理和控制。
分区设计原则
动线设计优化
停车标识系统
合理规划车辆进出通道和停车路径,避免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提高停车场通行效率。
设计清晰、明确的停车标识系统,包括车位编号、行驶方向、出口位置等,方便车主快速找到停车位。
车行/人行流线隔离策略
隔离措施
在车行和人行流线之间设置有效的隔离措施,如隔离带、护栏、绿化等,防止车辆和行人相互干扰。
03
合理规划人行通道和步行流线,确保行人安全,同时与车行流线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02
人行流线设计
车行流线设计
确保车辆流线顺畅、安全,避免车辆交叉和冲突,减少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干扰和延误。
01
立体空间利用可行性
地下停车场
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可以有效缓解地面停车压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减少停车对地面景观的影响。
屋顶停车场
立体停车设施
在建筑屋顶上建设停车场,可以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同时避免占用地面面积,适用于土地紧张的城市区域。
采用多层停车楼、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等立体停车设施,可以大大提高单位面积的停车容量,是解决城市停车难题的有效途径。
1
2
3
04
设施配置标准
PART
车位尺寸与间距规范
车位长度
根据车型和停车方式确定,一般长度不小于5米。
01
车位宽度
根据不同车型和停车方式,一般在2.5-3.5米之间。
02
间距
车辆之间的间距不小于0.6米,以便驾驶员开关车门和乘客上下车。
03
停车带
应设置停车带,以便车辆停放时前后左右移动。
04
照明/通风配套设施
应配置亮度适宜的照明设施,确保停车场内光线明亮、均匀。
照明设施
设置通风设备,保证停车场内空气流通,防止潮湿和异味。
通风设施
应配备应急照明设备,以便在停电或其他紧急情况下提供照明。
应急照明
无障碍设施配置要求
6px
6px
6px
停车场应设置无障碍通道,方便行动不便者使用。
无障碍通道
对于多层停车场,应设置电梯或其他升降设备,方便乘客和货物的垂直运输。
电梯和升降设备
在停车场内应设置无障碍车位,方便残疾人车辆停放。
无障碍车位
01
03
02
停车场内应设置明显的无障碍标识,指示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标识系统
04
05
安全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