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
学业水平质量检测
地理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山西省向全国提供了上百亿吨煤炭,而在山西大地上积存的煤矸石已达12亿吨,形成了300多座大型矸石山,占地约1.667万公顷。读煤矸石及粉煤灰综合利用产业链示意图,回答1—2题。
1.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最具优势的条件是
A.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B.交通运输便利C.消费市场广阔D.开采技术水平高
2.图中所示煤矸石和粉煤灰的综合利用产生的综合效益有
①节约了土地资源②提高了煤炭的附加值,提高了经济效益
③增加了煤炭的输出量④优化了产业结构,延长了产业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玉门油田开发于1939年。1957年12月,在甘肃玉门建成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1999年,玉门油田的原油产量下跌到了历史最低谷。1997年玉门建成了甘肃省首个示范性风电场,经过20多年不懈努力,现已建成投产风电场几十个。2003年,具有60多年光辉历史的玉门油田在发展的道路上举步维艰、危机重重,玉门市实施了政府驻地从玉门老城迁往玉门市的工程。下图为玉门周边区域简图及风电场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在甘肃玉门建成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①农业基础保障良好②当地消费市场广阔③石油工业基础好④石油资源丰富
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
4.目前玉门风电场的风电机组运行率不足70%,造成“弃风”现象严重的最主要原因是()
A.风速变化大 B.设备容易出现问题C.当地消费市场小 D.风力发电成本高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开发被许多国家奉为国土整治的样板,其中也有许多值得我国黄河流域在治理开发中学习的地方。读黄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5.黄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与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相同的是()
A.支流众多,水系庞杂B.地形均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C.流域内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D.煤炭、石油等自然资源贫乏
6.图中黄河各河段综合开发与治理模式和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最接近的是()
A.①B.②C.③D.④
7.田纳西河早期开发存在的问题有()
①土地退化②植被破坏③人口过多④环境污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田纳西河能够进行梯级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洪涝灾害多发 B.土地荒芜严重C.河流落差较大D.流域面积广大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豆产区,对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黑土有机质含童高,是肥力最高的土壤。我国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自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垦以来,黑土肥力逐渐下降,严重影响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显示,黑土的退化与翻耕有直接关系。读我国东北地区玉米、水稻和大豆宜耕区域示意图。
9.三江平原成为水稻种植优势区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平坦开阔,多冻土和沼泽 B.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长
C.河流较多,有充足的灌溉水源 D.北部有山地阻挡,不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
10.关于东北农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热量条件优越,适宜喜温作物生长
B.同一地区种植同种作物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C.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大部分地区温度适宜,适宜大规模种植水稻
D.东北的农业种植带要根据土壤、气候、降水等自然条件规划,实现专业化生产经营
11.东北地区由于各种原因,其黑土肥力不断下降,其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水土流失 B.气候干旱 C.秸秆还田D.生物活动微弱
12.黑龙江垦区机械化水平形成的地理背景是()
A.地形平坦开阔,土质黏重 B.地广人稀,农场经营规模大
C.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较高 D.宜农荒地多,个体农场数量多
13.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推动区域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A.人口素质 B.工业化 C.资源状况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14.关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资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B.原料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转变
C.轻度污染工业→中度污染工业→重度污染工业转变D.工业分散→工业集聚→工业分散转变
深圳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兴建产业园吸引企业入驻,第二阶段原有产业逐步升级为高端产业。读深圳产业园发展阶段示意图。
15.第一阶段各企业集聚的主要原因是()
A.共用基础设施B.加强生产联系C.靠近原料产地D.获取邻厂信息
16.产业园区从第一阶段发展到第二阶段,说明当地逐渐失去的优势是()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