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数字化管理规范》编制说明.pdf
文件大小:167.11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6-08
总字数:约4.96千字
文档摘要

《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数字化管理规范》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城镇化

建设的决策部署,响应《“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关于推动

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亟需通过

标准化手段规范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流程,提升行业

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助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建筑工程项目存在各参与方数据标准不统一、BIM技术应用

碎片化、物联网与AI技术融合不足等问题。本标准旨在通过系统性

规范数字化管理框架、数据接口及技术应用要求,解决数据断链、协

同低效等痛点,推动设计、施工、运维全链条一体化管理。

(二)编制背景及目的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建筑工程行业正面临从传统粗放管理

向精细化、智能化转型的挑战。但当前实践中,各参与方(设计、施

工、运维等)存在数据标准不统一、BIM技术应用碎片化、物联网与

AI技术融合不足等问题,导致全生命周期数据断链、协同效率低下,

制约了行业数字化进程。亟需通过标准规范打通技术壁垒,构建覆盖

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国家相继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

规划》《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

策文件,明确提出“全面推进BIM技术应用,建立数字化协同平台”

的要求。本标准响应政策号召,旨在为建筑工程项目提供可落地的数

字化管理技术指南,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明确建筑工程项目从前期策划到运维服务的全周期数字化管理

流程,涵盖数据标准(编码规则、接口协议)、技术应用(BIM分级、

物联网部署)、安全管控(数据传输加密、权限管理)等核心环节,

解决“建用脱节”问题。通过建立统一的BIM模型交互标准(如

IFC/COBie)、角色权限管理体系(RBAC)及数据共享机制,打破设

计、施工、运维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多方在线协作与责任闭环(如

设计交底、施工模拟、验收整改追踪)。

本标准旨在通过标准化手段破解建筑工程项目数字化管理的碎

片化难题,推动技术、数据、业务流程的深度融合,为行业提供“看

得懂、用得起、管得稳”的实操指南,助力建筑业实现从“被动合规”

到“主动提质”的跨越式发展。

(三)编制过程

1、项目立项阶段

针对建筑工程项目数字化管理中存在的标准碎片化、技术融合难、

中小企业实施门槛高等问题,联合设计院、施工单位及软件企业开展

专项调研,分析GB/T51212等国标的应用局限,提出需通过团体标

准填补全生命周期管理规范的空白。参考宁波同创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的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中的数字化管理内容,明确以“数据驱动、协

同闭环、智能决策”为核心原则,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

2、理论研究阶段

通过实地走访多家企业,收集设计-施工-运维各环节痛点,结合

GB/T51269、JTG/T2420等标准研究,提炼差异化需求。重点验证

AI质量巡检(隐患识别率≥95%)、4D进度模拟等技术场景,形成“数

据层-应用层-决策层”三级管理框架,为标准起草提供理论支撑,确

保覆盖全周期数字化管理要求。

3、标准起草阶段

基于前期研究,细化数据标准(IFD编码、WGS-84坐标系)、技

术要求(BIMLOD分级、物联网MQTT协议)及安全管控(国密SM4

加密、RBAC权限模型)等核心条款。攻克混合云部署、边缘计算响

应等中小企业适配难题,形成《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数字化管理规范》

标准草案稿。

4、标准征求意见阶段

形成标准草案稿之后,起草组召开了多次专家研讨会,从标准框

架、标准起草等角度广泛征求多方意见,从理论完善和实践应用方面

提升标准的适用性和实用性。经过理论研究和方法验证,明确和规范

项目全过程数字化管理的技术要求。起草组形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全

过程数字化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

5、专家审查阶段

拟定于2025年0X月召集专家审核标准,汇总专家审核意见之后,

修改标准并发布。

(四)主要起草单位及起草人所做的工作

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为宁波同创园林建设有限公司,由沈央女担

任工作组组长主导完成了标准的编制工作。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一)标准制定原则

本标准依据相关行业标准,标准编制遵循“前瞻性、实用性、统

一性、规范性”的原则,注重标准的可操作性,严格按照GB/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