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3.3 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课件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pptx
文件大小:4.08 MB
总页数:34 页
更新时间:2025-06-08
总字数:约5.44千字
文档摘要

第三节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目录探究新知-服务业区位因素探究新知-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地球学习主题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列举服务业的分类及特点。2.借助案例分析,说明商业性服务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影响。3.结合实例,解释非商业性服务业的区位选择原则。4.通过图文资料,描述现代技术对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核心素养:1.区域认知:根据教材中的城市案例,识别不同区域服务业布局的特点。2.综合思维: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交通、市场等因素对商业网点分布的综合影响。3.地理实践力:利用教材中的图表,绘制商业性服务业区位因素的思维导图。4.人地协调观:通过讨论新兴服务业的发展,理解科技进步与人类活动的协调关系。

地球学习主题课堂导入

情景导入材料:2023年5月,上海前滩太古里商业综合体正式开业,该项目选址浦东新区黄浦江沿岸,汇集了200余家国际奢侈品牌和特色餐饮。商场通过地下连廊与地铁6/8/11号线无缝衔接,并引入AR虚拟试衣、智能停车等数字服务,开业首日客流量突破15万人次。思考问题:结合服务业区位因素,分析前滩太古里选址浦东新区黄浦江沿岸的优势条件?

答案分析1.交通最优原则:三线地铁交汇提升可达性,符合交通干道旁集聚的区位特征(呼应教材图3.29)2.市场辐射效应:浦东新区作为上海金融中心,高消费人群密集,满足高档商场对顾客数量和消费能力的要求3.技术创新驱动:AR技术应用体现现代服务业网络信息技术的核心区位因素(对应教材3.33快递分拣案例)4.政策支持优势:浦东开发开放政策持续赋能,与陆家嘴金融区形成协同效应(延伸教材3.31案例)

地球学习主题探究新知-服务业区位因素

展示情景2021年,北京市朝阳区CBD区域迎来新一轮商业升级。随着地铁14号线的开通和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区域内人流密度显著提升。多家国际品牌餐饮店、高端购物中心和金融服务机构纷纷选址于此,形成了以国贸桥为核心的商业集聚区。与此同时,在北京通州副中心,政府规划了多个便民服务网点,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立学校等,以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这种“商业与公共服务并行发展”的模式,体现了不同类型服务业在区位选择上的差异。问题探究1.商业性服务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主要考虑哪些人文因素?请结合材料说明。2.为什么商业性服务业倾向于在交通便利或人口密集的区域布局?探究新知——商业性服务业的区位选择

(一)服务业的分类与特点1.服务业的定义:服务业是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服务的产业。2.分类:商业性服务业:以营利为目的,如零售、餐饮、住宿、金融、娱乐等。非商业性服务业:不以营利为目的,如教育、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等。3.区位选择差异:商业性服务业受自然因素影响小,主要受人文因素影响。非商业性服务业以均衡化为原则,根据人口分布确定区位。知识讲解

1.市场因素:人口规模:决定顾客数量,影响盈利。消费水平与偏好:影响服务类型和定价策略。服务范围:大型商场需服务更广人群,常设于城区中心。2.交通因素:交通便利可扩大消费市场,便于商品运输。常见布局:市区十字路口、主要干道旁、交通枢纽附近。3.劳动力因素:不同行业对劳动力数量、成本、素质要求不同。劳动密集型行业(如餐饮、住宿)更关注劳动力成本。4.集聚效应:商家共享基础设施,降低交易成本。消费者集中,提高经济效益。常见形式:美食街、电器城、大型购物商场。5.其他因素:政策法规:如停车场配套规定。历史文化:影响消费习惯和商业氛围。(二)商业性服务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基本原则:以均衡化为目标,注重社会公平。2.主要考虑因素:被服务对象的需求与分布。如:公立学校、医院根据人口分布选址。(三)非商业性服务业的区位选择

问题探究分析1.商业性服务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主要考虑哪些人文因素?请结合材料说明。答:商业性服务业主要考虑市场、交通、劳动力、集聚、政策法规、历史文化等因素。例如,北京朝阳区CBD因人口密集、消费能力强(市场因素),地铁14号线开通带来大量客流(交通因素),以及众多商家在此聚集形成商圈(集聚效应),成为商业性服务业的理想选址。

问题探究分析2.为什么商业性服务业倾向于在交通便利或人口密集的区域布局?答:交通便利区域客流量大,有助于扩大消费市场,同时便于商品运输;人口密集区域意味着潜在顾客多,有利于提高营业额和盈利能力。因此,商业性服务业倾向于在这些区域布局,以实现最大经济效益。

地球学习主题探究新知-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展示情景2023年,北京市朝阳区启动“798艺术区”升级计划,将原有的电子工业老厂房进一步改造为集文化创意、数字艺术展示、沉浸式体验于一体的新型文化服务园区。该项目引入了AI互动装置、虚拟现实展览、数字文创产品设计等新兴业态,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