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3.1 水循环 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pptx
文件大小:41.16 MB
总页数:38 页
更新时间:2025-06-08
总字数:约1.61千字
文档摘要

;江河奔流不息,最终注入大海,为什么大海的水没有增多?几千年来很多先哲都试图回答这一问题

公元5世纪,《宋书.天文志》中有人对此问题作了解释:太阳加热海水,使海水蒸发;河流注入大海,补充蒸发的消耗,使海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这种对海水水量维持稳定的解释科学吗?蒸发的海水去哪儿了呢?;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思考:

3.水的固、液、汽三态转换的动力是什么?

4.水的固、液、汽三态转换的有什么意义?;阅读课本P46——47,说出①-⑨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及ABC代表的水循环类型;地表径流;;地表径流;;海洋;塔里木河沿岸的绿洲;蒸发;陆地内循环;我国西北地区尽管远离海洋,并有山地和高原阻隔,水汽仍然主要来自太平洋及印度洋,北疆的西部和北部还受到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影响。输送到我国内地的水汽一般在1000~5500米高空,由西南方印度洋的孟加拉湾、南方的南海、东方的黄海和东海、西方的大陆水汽和西北方、北方的北冰洋等五个方向入境。在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等山区形成比较集中的降水,使山区成为干旱地区的“湿岛”。;水循环的类型;;影响下渗的因素;2、读图1,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影响蒸发的因素;土壤含水量/%;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影响降水的因素;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1.水体更新;水量的动态平衡;表-地球上不同的水体更新周期;2.水量平衡;3.物质迁移;4.能量交换、热量平衡;地表形态的塑造Theshapingofsurfaceform;太阳能的能量转换传输Energyconversionandtransmissionofsolarenergy;;(2021年南宁市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这就是水平衡原理。地处我国东北的松花江流域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显著,洪涝和干旱等气象灾害频发。2013年8月,该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图10示意松花江流域范围,表2为流域内7、8月水循环相对量多年平均值(以降水量为100%)。7、8月该流域多年储水变化量接近为0。;(2023·广西南宁模拟)北川河流域位于黄河上游半干旱区,蒸发(腾)总量较大。20世纪80年代至今,流域内年降水量相对平稳,大规模人工造林使流域植被覆盖率快速增加,在无其他人为干扰的情况下,流域年蒸发(腾)总量呈下降趋势。据此完成1~3题。

1.大规模造林前,该流域()

A.气温年较差比较小B.植物年蒸腾量较大

C.降水年内变化较小D.土壤年蒸发量较大;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流域位于黄河上游半干旱区,大规模造林前,该流域植被覆盖率较低,气温年较差较大,植物年蒸腾量较小,降水年内变化较大,A、B、C错误;大规模造林前,该流域年蒸发(腾)总量大,而植物稀少,植物年蒸腾量小,因此土壤年蒸发量较大,故选D。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植被覆盖率快速增加过程中,地表植被覆盖度提高,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加强,使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变慢,河流径流年内波动变小,A、C错误;植被阻滞作用下,地表径流速度减慢,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多,地下水水位上升,B正确,D错误。故选B。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规模造林后,树木起到遮阳降温作用,林下地表温度下降,土壤水分蒸发减弱,①正确;大规模造林后,植被覆盖率增加,林木起到削减风速的作用,从而减少了水分的蒸发,②正确;流域蒸发(腾)总量的变化与植被吸尘固沙作用关系不大,③错误;森林植被保持水土,会使土壤中水分含量增加,土壤水分蒸发应该增加,因此流域蒸发(腾)总量变小与保持水土无关,④错误。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