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AGE页,共NUMPAGES页
2025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
考生注意:
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选择性必修一、二、三。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63年出土的何尊铭文中有“宅兹中国”一语;《诗经》中劝告周厉王的《民劳》也有“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一句。“中国”一词的出现折射出
A中华文明的起源B.王朝的政治中心
C汉字书写的成熟D.儒家的民本思想
2.墨子批评儒者“立命缓贫”,认为“命”的观念是“昔者暴王作之,穷人术(述)
之”,他提出了“有命则富而可贫,无命则贫而可富”的反命题,宣扬人“强必贵,不强必贱”“强必富,不强必贫”。据此可知,墨子
A批判了儒家的封建等级观念
B.揭示天命观对生产力的制约
C强调个体主观能动的重要性
D.否定了贵族执政的经济基础
3.《通典·选举典》云:“其制诏举人,不有常科,皆标其目而搜扬之。试之日,或在殿廷,天子亲临观之。试已,糊其名于中考之,文策高者特授以美官,其次与出身。”由此可见,制举
A.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科举制B.说明了君主专制达到高峰
C容易造成结党营私威胁皇权D.成为了科举制的必考科目
4.元朝在全国范围内设置二十二道肃政廉访司。《元典章》中规定肃正廉访司“布诸道,按临郡邑······每道设官八员,除二使留司以总制一道,余六人分临所部,如民事、钱谷、官吏奸弊,一切委之。”元朝的肃正廉访司
A保障了政局的稳定B.丰富了国家监察体系
C削弱了地方行政权D.加强了对相权的监督
5.据《书林清话》记载:“(明代)数十年读书人,能中一榜,必有一部刻稿;屠沽小儿,身衣饱暖,殁时必有一篇墓志。此等板籍,幸不久即灭,假使尽存,则虽以大地为架子,亦贮不下矣。”据此可知,当时
A.文化高压政策盛行B.印刷方式出现革新
C.科举制已走向僵化D.民间刻书业的兴盛
6.1919年12月,陈独秀在《告北京劳动界》中指出,18世纪以来的民主,是资产阶级向封建阶级作斗争的旗帜;20世纪的民主,乃是无产阶级向资产阶级作斗争的旗帜。“共和政治为少数资本家阶级所把持”,“要用它来造成多数人幸福,简直是妄想”。这可用于说明
A.新文化运动思想转向的趋势明显
B.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机已经成熟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重要成果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废除旧历,普用国历”。然而普通民众乃至自命为知识分子的人也“随俗浮沉,不作除旧布新之念”。各种消费、娱乐、交往、祭祀等活动均依旧历进行。这主要缘于
A.西学的科学性值得推敲B.民众文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C.传统文化具有深厚底蕴D.国民政府政令缺乏强制性
8.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等口号动员下,大批工矿企业、科研院所从一线迁往三线,数百万三线建设者从遥远的东北黑土地、东南沿海、江南水乡来到偏僻的秦巴山区、大小凉山、河西走廊,走向艰苦创业的新战场。“三线建设”
A.推动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B.增强了国防力量,改善工业布局
C.改变了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D.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步骤
9.中国现代交通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在桥梁建设方面,港珠澳大桥集桥、岛、隧为一体,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在轨道交通领域,磁悬浮列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研发与应用取得进展,城市地铁网络日益密集,中欧班列的开通,加强了中国与欧洲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中国现代交通的发展
A.侧重于轨道交通领域的新突破B.表明中国交通技术已全面领先世界
C.把重点集中于基础设施的建设D.助力国家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战略
10.亚历山大的部队进入埃及后,亚历山大向孟菲斯的神牛化身阿皮斯献祭,并致以崇高敬意;在规划亚历山大里亚时,他特地辟出空间供奉埃及女神;他还亲自拜访锡瓦绿洲的阿蒙神庙,对阿蒙神表现出特别的尊重。亚历山大此举意在
A.扩大希腊文化影响力B.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