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AGE页,共NUMPAGES页
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25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4页,第II卷第5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安半坡居民生活于约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使用磨制石器、骨器与角器等工具,主要种植粟,饲养猪和狗,还掌握纺织和制衣的生活技术。据此可知,当时半坡居民
A.生产生活呈现多样性
B.社会分工日益复杂
C.具备了国家初始形态
D.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2.据《汉书》记载:“帝诏令,子孙匿祖父母、父母之过,妻妾隐夫之罪,勿论。而祖父母、父母、夫匿子孙、妻妾之非者,亦同。唯大逆不道者,不在此律。”此诏令所体现的制度产生的影响是
A.减弱了国家刑罚力度B.加强了家庭伦理秩序
C.完善了汉代法律体系D.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
3.《齐民要术》提倡在市场附近种植速生树种以获利。隋代长安大量屯兵,出现“樵贵帛贱”的现象。唐中期“京师苦樵薪乏”,后期百姓甚至砍伐桑树,运到市场上“卖作薪蒸”。上述现象表明隋唐时期
A.都城人口压力剧增B.林木农用价值凸显
C.经济重心加速南移D.燃料供需矛盾突出
4.明末清初,江南的田赋特重,有些田亩甚至将一年的产量“尽输于官,然且不足”。为此,黄宗羲说道:“天下之赋日增,而后之为民者日困于前。”他主张“重定天下之赋”,定赋的标准应“以下下(下等田地)为则”。这反映了黄宗羲
A.对民生的关注B.主张“工商皆本”
C.倡导个性解放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5.1873年,浙江余杭县发生著名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知县刘锡彤徇私报复,污蔑二人“通奸杀人”,刑讯逼供后判处二人斩首示众。案发后,上海知名报刊《申报》连续3年跟踪报道此事件,其舆论监督最终促使清朝当局为二人平反昭雪,制造冤案的各级官员均受到惩处。这一事件反映出
A.民间基层治理具有强制力B.民众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
C.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现状D.清朝司法效率低下的现实
6.下表是1864~1894年中国主要近代企业的资本额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企业类型
资本额(单位:两)
商办企业
5500000
官督商办、官办企业外国人办企业A.民族资本主义占据主导地位B.近代企业发展面临困境
C.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有所放松D.洋务企业得到迅速发展
7.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向临时参政院提出辞职咨文中,特地附有临时政府地点设于南京,不能更改的前提条件。袁世凯则认为清帝已经退位于中华民国,且以北方形势复杂为由,不愿南下就职。双方分歧的关键在于
A.革命成果的巩固B.地区形势的差异
C.政权交接的程序D.权力中心的归属
8.抗战时期,冀中根据地的公粮征收经历了从摊派、村合理负担到统一累进税的过程。根据对各阶层的调查,1941年统一累进税负担占家庭总收入的比率为:贫农3.81%,中农9.76%,富农29.65%,经营地主21.77%,平均负担水平21.70%。统一累进税的实施
A.导致了根据地经济发展缓慢
B.旨在增加根据地的财政收入
C.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完全改变了根据地税收制度
9.建国初期,为改变民间拜神祈福的旧习俗,国家鼓励创作新年画,图1是当时凤翔的年画《保家卫国》。该年画
图1
A.肯定青年是国家建设主力B.兼有政治宣传的功能
C.反映了国防建设的新成就D.具有传统文人画风格
10.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十分重视与非洲国家的交往:20世纪50~60年代,在万隆会议精神的推动下,中国先后同埃及等12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整个70年代,我国同2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