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调查黄南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满分:100检测时长:60分钟
注意事项:
检测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答卷前学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位号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横线上。
作答时,将其中1-30题涂在机读卡对应题号上,其余题做答在答题纸上。
检测结束后上交机读卡、答题纸。
第I卷(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世界其他地区如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这表明()
A.地理环境影响村落位置B.两河流域村落发展迅速
C.农业发展决定村落规模D.原始村落分布较为均衡
2.人类的居住形式和居住环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下列居住形式和居住环境出现最早的是()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巨镇水陆冲,弹丸压楚境。人言杂五方,商贾富兼并。”
C.“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
D.“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3.北魏隋唐时期,大量的镇都设在要冲之区,设险防守。这说明这些镇的主要功能是()
A.经济功能B.军事功能C.文化功能D.政治功能
4.“据一个同时代的人说,在1786年,人民仅看到一个烟囱,即阿克莱特纱厂的烟囱矗立在屋上。十五年后,曼彻斯特约有五十个纱厂,大多数都拥有蒸汽机。那些赶忙建筑起来的、太小而不够人口居住的工人棚屋绵延在纱厂的周围,几乎把旧城围绕起来。”这说明()
A.工业发展提升了工人生活质量B.蒸汽机改变了生产方式
C.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D.曼彻斯特是工业中心
5.下表是某学者对天津城市空间形态演变所作的阶段划分。其意在说明()
时间
演变
1840年-20世纪初
步行时代-双中心沿河轴向生长
20世纪初-新中国成立
电车时代-单中心双带状蔓延
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末
公共交通时代-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相对独立生长
20世纪末一
综合交通时代-“双城双港(河港、海港),相向拓展”
A.出行方式决定城市空间形态B.交通系统影响城市空间发展
C.公共交通促进城市经济繁荣D.交通发展改变人们生活观念
6.公元前6世纪,就有人挖掘用于排洪的下水道系统。整个下水道用岩石砌成,其主干道宽度超过5米,下水道的7个分支流经大街小巷,最终汇入主道下水道。暴风雨来临时,下水道被流水的巨大冲力清洗干净。后经扩建,至今该下水道仍被使用。这一工程出现于古代()
A.巴比伦城B.雅典卫城C.罗马城镇D.平遥古城
7.从隋唐到元明清,大运河线路的改变反映了()
A.西部地区的影响力增强B.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变动
C.黄河水患得到有效遏制D.统治者巩固海防的需要
8.1844年电报问世,1851年海底电缆成功铺设,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期出现的螺旋推进器、铁质外壳、复合式发动机以及表面冷凝器,被视为远洋蒸汽机轮(船)的“四大创新”。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
A.得益于世界市场的形成B.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C.刺激了西方企业经营方式创新D.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9.近代上海“计时之器,仅有日晷仪,用者亦不多,购买外洋钟表者尤为稀少;自轮船、火车通行,往来有一定时刻,钟表始盛行。”这说明()
A.外洋钟表彻底取代了传统的计时工具B.交通的发展缩短了人们的通行时间
C.新式交通工具强化了人们的时间观念D.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之间的沟通
10.地铁是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用电力牵引的轨道交通。下图是2022年9月新开通的杭州地铁19号线的运营时刻表(部分)。对地铁快速发展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车站
首班车
末班车
往火车西站方向
往永盛路方向
往火车西站方向
往永盛路方向
火车西站
-
6:04
-
23:15
创景路
6:09
6:08
00:05
23:19
海创园
6:06
6:01
00:02
23:22
西溪湿地北
6:00
6:07
23:56
23:27
西湖文化广场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