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2025学年度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文件大小:40.34 K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6-08
总字数:约1.24万字
文档摘要

第PAGE页,共NUMPAGES页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高2023级高二(下)半期考试

历史试题

命题人:杨静审题人:王丽完成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殷商时代,殷人迷信“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为取悦鬼神有时残民以事神,杀人以殉己。西周统治者则提出“顺乎天而应乎人”的观点,既要“敬天”又要“保民”。这一变化反映了西周时期()

A.治国理念中的理性色彩增强B.传统统治秩序走向瓦解

C.民本思想开始成为主流价值D.统治者摈弃了鬼神崇拜

2.《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的记述;《汉书·董仲舒传》中有“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的记述。这些记述反映了秦汉()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大一统国家的构建

C.华夏认同逐步形成D.家国同构模式形成

3.有学者对《汉谟拉比法典》中的用词频率进行统计,“阿维鲁”(泛指自由人)最为常用,其次就是“贝勒”一词,表示某物的所有者,如“田主”“奴隶主”“房主”“大牲畜的主人”“园主”等。这反映出当时古巴比伦王国()

A.重视保护公民自由B.王权与神权相统一

C.法律体系较为完备D.私有经济得到发展

4.《复兴与革新》一书中说:“12世纪的文学中产生了许多新因素,一是诗歌对于爱情的理想化追求;二是对基督教统治的无声但激烈的反抗;三是对于爱欲的不同态度。“材料中表述的状况()

A.击破了基督教会的精神统治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C.反映了欧洲世俗文学的产生D.说明了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

5.公元五至八世纪,神道教吸收中国儒家与佛教学说后,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从简单的对地方神灵的崇拜,到富有政治意义的对太阳女神(天照大神)和皇室的敬仰,一直是日本人对政府和社会的重心。据此可知()

A.日本学习外来文化态度消极B.儒教和佛教在日本完成本土化进程

C.儒教和佛教不受日本人欢迎D.日本学习外来文化服务于本土文化

6.伴随着匈奴西征,日耳曼人掀起了民族大迁徙的狂潮,摧毁了西罗马帝国。入主西欧后,日耳曼人首先把没收来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亲兵、廷臣和主教,因此军事首领成为国王,亲兵成了贵族,原来简单的氏族组织因形势的需要变成国家组织。这说明日耳曼人的迁徙()

A.增强了区域文化认同B.摧毁了古罗马帝国的文化

C.促进了西欧的封建化D.扩大了农耕文明传播范围

7.根据国际移民组织2003年发布的《2003年全球移民报告》,1990年有1.2亿人长期生活在自己国家以外的地方。2002年,这一数字超过1.5亿,是35年前的两倍。2003年国际移民总数更是已超过1.75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3%。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局部战争的频繁发生B.经济全球化的加速

C.两极格局结束的影响D.地缘政治影响深远

8.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由于来自拉丁美洲和亚洲的移民新浪潮、学术界和政界流行的多文化主义和多样性理论,以及美国社会中出现了拉美裔化的倾向等原因,导致美国国民特性出现了一定的危机。其旨在说明()

A.拉美裔和亚裔在美国族群中的比例增大B.美国的霸权地位日益受到冲击

C.多文化主义理论冲击了美国的国家特性D.美国社会的文化认同面临挑战

9.马贸易由来已久,唐以前中原王朝用绢帛向西北少数民族易马,唐以后逐渐形成以茶易马,至宋则出现专门管理茶马交易的茶马司等机构。明朝茶马贸易制度达到顶峰,明朝中期甚至因“马之用,急于三边(明西北边境),而川马远不可至”,暂停了兴盛的川藏地区间茶马贸易,以保证甘肃河州的茶马贸易开展。由此可知明代茶马贸易()

A.丰富了国家边疆治理的手段B.开发出草原丝绸之路新通道

C.促进了中外文明的双向交流D.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0.建立在亚历山大征服地区的马其顿王国,以慷慨地支持科学研究享有盛誉。他们在埃及建立起最早由国家供养的研究院-亚历山大图书博物馆,以此吸引了整个地中海地区的人才来到埃及。这一做法()

A.推广希腊民主制度B.确立了文化立国政策

C.促进文化中心东移D.推动了海洋文明扩张

11.蒙古西征给欧洲带来极大的灾难:欧洲被外族入侵,封建制度遭受冲击,大军所至,焚毁田园,摧毁堡垒;更甚者,是教廷的权威蒙受极大的打击。欧洲人开始向内反思,希望重建一套安身立命的依据。因此,欧洲人()

A.重视人的力量追求现世生活B.掀起了宗教改革运动的浪潮

C.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D.开展了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12.恩格斯指出:(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他把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它原则上承认平等。”据此可见拿破仑战争()

A.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