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师大附中2023级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I(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川陕通道穿行于秦岭之中,道路主要选择在山中谷地。山中岩石断裂之处,经河流侵蚀,往往形成河
谷,宽阔之处形成了道路,住有人家,辟为农田。陡峭山崖之上无路可寻,必须开凿栈道。标准的栈道一
般在水流湍急的陡壁上,利用石裂法凿出石洞,穿入横木以为梁,然后在横梁上铺好木板,并在河身石底
上竖起立木,作为横梁的支撑。李白的诗句,“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以夸张的笔法,
形容了为修建栈道付出的代价。不仅如此,铺好的栈道狭窄而易损,无论行走还是维护都不易。故“蜀道
难,难于上青天”。
翻越秦岭的道路主要有四条,均起于关中,止于汉中,自东向西分别是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和故
道。
子午道开通时间大约在秦汉时期,从今西安市西北方向十余里的子午镇入子午谷。古称北方为子,南
方为午,子午谷因位于汉长安城正南而得名。子午道全长在千里以上,长而险,沿途居民很少,在汉代全
程无行政建置,一般不为人利用,但道路距长安城最近,从子午镇骑快马,大约半个时辰即可到达长安。
傥骆道的开通时间约在两汉之间,最初从今武功起步,走围谷入岭,被称为堂光道,后改从周至进入
秦岭北侧的骆水谷地,与山地南侧的傥水谷地南北联通,构成越岭通道。虽然傥骆道在翻越秦岭的四条道
路中最短,但道路沿途多坡坂,且骆水与傥水之间绝水距离较长,行走不易,故这条路的通行时间最晚。
褒斜道由秦岭北侧的斜水谷地与南侧的褒水谷地组成,褒水通沔,斜水通渭,整个道路多谷地少坡坂,
且里程不足八百里,正是因为这样,褒斜道早在西周时期即已开通,至秦汉、魏晋时期,褒斜道已成为长
安、汉中两地间的主要交通道路。
故道,得名缘于道路沿嘉陵江东源故道河而行。这条路北起今宝鸡市,古称陈仓,因此也被称为陈仓
道。此外,道路入秦岭山口之处设有散关,亦有散关道之称。故道的开通历史也很久远,西周时期的青铜
器散氏盘的铭文有“周道”字样,古散国位于今陕西宝鸡凤翔一带,正当故道入山之处,据王国维考证,
周道即是故道,故道的开通当在商周之际。故道长达一千两百多里,但沿途多山间谷地,不但易行走,而
且适宜居住,村落相连。故秦汉时期沿路设有故道、河池、沮县三个县级建制,唐代设有风州、兴州两处
州级建制,并将三县增为六具。唐代,故道形成分叉,从两当改走至留坝,即转向褒斜道通行。
除上述四条道路外,祁山道也应算作翻越秦岭的通道之一。祁山道所经之处,为秦岭西端余脉。祁山
第1页/共11页
道的起点在甘肃礼县,沿嘉陵江西源西汉水,经西和、徽成盆地与故道相汇进入汉中,祁山道虽然路途很
长且与关中相隔着陇山,但沿途平坦之处较长,便于部队行军与辎重运输。
(改编自韩茂莉《川陕交通与诸葛亮的北伐路线》)
材料二:
诸葛亮主持的五次北伐,三出祁山,一出故道,一出褒斜道。诸葛亮用兵,一向谨慎,非“十全必克
而无虞”不出兵,故选择这些道路一则求稳,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坡坂较少,利于粮草辎重通行。俗话说,“大
军未动,粮草先行”,任何时期打仗,后勤供给都是决定胜负的关键环节,诸葛亮五次北伐以祁山道为主,
原因在于这条路不仅具备利于运送粮草的优势,天水盆地还可以就地屯田种植小麦,解决长期鏖战的粮食
需求。
诸葛亮北伐所经道路,无论祁山道还是故道、褒斜道,这些道路的北出口分别在陇右、陈仓,不仅距
离曹魏国都洛阳很远,且与关中政治中心长安也有相当的距离,尤其是祁山道,受陇山阻隔,不仅不能对
曹魏政权造成威胁,就是对关中曹军也难以实现实质性的打击。“失街亭”就是发生在汉军第一次出祁山道
北伐时的真实事件。街亭是从陇右进入关中的必经之地,失去街亭就意味着阻断了通向关中之路。这次军
事行动尚未实质性地展开,就因失街亭而断送了。故诸葛亮斩马谡绝不是因一战得失,而是一场失误毁了
此次北伐。
正如我们看到的,诸葛亮数次北伐选择的路径,几乎没有对曹魏政权构成真正的军事威胁,有的只是
牵制作用,进而达到以攻为守的效果。面对诸葛亮选择的北伐路径,蜀汉将军魏延十分不理解,曾提出自
率精兵五千,出子午道攻打长安之策。所谓精兵,指不携辎重,只带数日干粮,身骑快马的部队,而子午
道从秦岭北坡下来,快马只需半个时辰,若出其不意偷袭,应能对曹军造成实质性的打击。但诸葛亮一生
谨慎,没有应允这一提议。
诸葛亮晚年试图对关中曹军给予真正的军事打击,从建兴九年开始一面练兵备战,一面修整褒斜道上
的栈道,并制作木牛流马,即独轮车,运送物资。三年后,诸葛亮统领十万大军循褒斜道北上,魏廷大震。
魏将司马懿为避其锋芒,采取坚守不战之策,双方在渭河之滨相持一百多天,遗憾的是,诸葛亮身体不支,
病死在距山口五十里的五丈原,汉军此次出兵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