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明亮眼眸,拥抱清晰‘视’界”
——6月6日“全国爱眼日”;
活动目标
1.普及科学用眼知识,提升师生护眼意识;2.通过沉浸式体验与实操活动,掌握近视防控技能;
3.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护眼网络。;认识我们的眼睛
;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探索世界的钥匙从清晨第一缕阳光到夜晚璀璨星空,眼睛让我们感知色彩、捕捉动态、读懂喜怒哀乐。然而,电子屏幕的普及、不良用眼习惯正悄悄威胁着孩子们的视力健康。今天,让我们走进“视力保卫战”,一起守护这扇明亮的窗户!;
认识我们的眼睛:它是如何工作的?
想象眼睛是一台精密的“相机”:镜头=晶状体:自动调节焦距,让我们看清远近胶片=视网膜: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给大脑光圈=瞳孔:根据光线强弱自动收缩/放大;
正常视力标准≠1.0很多人以为1.0就是“正常”,其实真正的标准包括:中心视力:看清远近物体(远视力≥5.0,近视力≥4.9)周边视力:余光范围足够大立体视力:能判断物体远近、高低的空间感
;眼睛近视的危害;
警惕!这些信号提示视力正在“报警”
1.行为异常凑近看电视/
书本频繁眯眼、揉眼、眨眼歪头/
斜眼看东西抱怨“眼睛酸胀、头晕”;
2.度数加深的“幕后黑手”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连续看屏幕>20分钟
缺乏户外阳光:阳光中的多巴胺能抑制近视发展
不良姿势:趴着看书、侧躺玩手机遗传因素:父母高度近视,孩子风险更高;
关于视力的常见误区
1.“轻度近视不用戴眼镜”模糊视物会加剧眼疲劳,反而加速度数增长!
2.“戴眼镜会让眼睛变形”眼睛变形是近视本身导致眼轴增长,与眼镜无关
3.“玩积木比看手机更护眼”近距离用眼都会让睫状肌紧张,需定时休息;
趣味护眼小游戏,和孩子一起动起来!
1.眼球操上下左右转动眼球,像在画“米”字
2.找远点游戏在室内找远处物体(如窗外树叶),交替看近处和远处
3.眼保健操每天2次,按揉攒竹穴、睛明穴等穴位;近视的预防:;
(一)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1.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
2.读写时间30-40分钟后要休息10分钟。
3.在充足的光线下读写,课桌椅应和身高匹配。;
(二)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
1.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产品,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
2.年龄越小的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少。;
(三)增加自然光条件下户外活动。
1.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
2.提倡儿童青少年通过步行上下学、课间走出教室、下午放学后先进行户外活动后完成家庭作业等方式,增加户外阳光接触时间;
让学校、家庭、社会携手合作,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快乐地成长环境,相信在我们地共同努力下,孩子们一定能够远离近视、拥有明亮的双眼,迎接属于他们地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