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做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并取得圆满成功。北京时间11月8日1时16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后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1~2题。
1.神州十三号发射时,地球上新的一天与旧的一天的范围之比约为
A.1:14 B.1:5 C.1:2 D.1:1
2.神州十三号从成功发射到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的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地球的公转速度变慢 B.梅州的昼长比北京的昼长短
C.酒泉日出的地方时早于6点 D.新西兰首都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种独特景观享誉世界。读图,据此完成3-4题。
3.黄山上由花岗岩形成的“怪石”,主要地质作用包括
A.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B.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C.风化作用、侵蚀作用 D.岩浆活动、重融再生
4.黄山冬春季节,常出现大面积的云海,对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黄山山高谷深,植被茂密,空气湿度大 ②黄山温泉蒸发量大
③冬春季节黄山冷空气活动频繁 ④冬春季节气温低,空气下沉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下图中的虚线为日本本州岛某水平自然带在图示地区分布的最北界线,完成5~6题。
5.材料中所述日本本州岛某水平自然带所对应的气候成因主要是
A.受剧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B.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常年受极地东风的影响
6.与该自然带在我国分布的最北界线相比,图示界线
A.纬度较低,主要原因是该地受寒流影响大
B.纬度较高,主要原因是该地不受西北季风影响
C.纬度较低,主要原因是该地多山地、丘陵
D.纬度较高,主要原因是该地受海洋和暖流影响大
纳米布沙漠位于非洲西南临大西洋沿岸,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其西部边缘海岸地区常形成浓厚的海雾,且难以散去。下图为纳米布沙漠位置图,据此完成7~8题。
7.纳米布沙漠沿海浓雾天气多的主要原因是
①热带地区蒸发旴盛,海洋水汽较多 ②受沿岸寒流影响
③受寒暖流交汇影响 ④受西风带影响,带来水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图示A区域的典型地带性植被是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下表为梅州市202l年11月份,某天气系统过境前后连续5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据此完成9~10题。
日期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11月5日
28
23
11月6日
32
20
11月7日
28
11
11月8日
17
11
11月9日
16
10
9.推测梅州市11月8日前气温较高的原因主要是
A.云量多,保温作用强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
C.太阳活动增强 D.偏南风带来的气流增温
10.关于该天气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暖气团势力比较强 B.过境时常形成持续性降水
C.过境后气压降低 D.锋后气团比较干燥
下图为碳在各个圈层的迁移转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ll.图中代表溶蚀作用的序号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对碳在各个圈层的迁移转化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A.导致南北极冰川融化 B.减轻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
C.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D.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下图示意某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部分地区表层水温距平值分布(单位:℃)。读图完成13-14题。
13.据图分析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对太平洋沿岸国家的主要影响是
A.印尼东部岛屿降水增多 B.澳大利亚东部森林火险等级提高
C.秘鲁沿岸降水减少 D.秘鲁渔民渔获量大增
14.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中
A.赤道逆流增强 B.秘鲁沿海下沉气流增强
C.南赤道暖流增强 D.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表层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