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初中数学新沪科版七年级上册3.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案2025秋.pdf
文件大小:1.91 M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08
总字数:约6.73千字
文档摘要

3.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第1课时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

【教学目标】

1.通过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步体会方程这一数学模型的重要作用,增强数学的

应用意识.

2.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能根据问题的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3.从学生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引出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

实际问题.通过各种师生活动加深学生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的理解;让学生

在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中,体会数学模型思想.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4.经历将数学问题实际化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重点是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难点是灵活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等积变形和行程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情境1]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如图,用直径为20。!!!!!!的圆柱体钢,锻造一个长、宽、高

分别为300niiii,300mm和90hihi的长方体毛坯,应截取多少毫米长的圆柱体钢(计算时兀取3.14,

结果精确到Iran)?

[情境2]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为了适应经济发展,铁路运输再次提速,如果客车行驶的

平均速度增加40km/h,提速后由合肥到北京1110km的路程只需行驶10h.那么,提速前,这趟客

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教学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列出方程,在列方程时,注

意等量关系的确定及未知数的设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

骤,并能根据问题的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情境1中设应截取的圆柱体钢长为xmni.根据题意,

200丫

得3.14XV2)x=300X300X90,解这个方程得x^258,检验:x^258适合方程,且符合题意.

答:应截取约258哑长的圆柱体钢.情境2中设提速前客车平均每小时行驶xkm,那么提速后客车

平均每小时行驶(x+40)km.客车行驶路程1110km,平均速度是(x+40)km/h,所需时间是10h.

根据题意,得:10(x+40)=1110.解方程,得x二71.检验:x二71适合方程,且符合题意.

答:提速前这趟客车的平均速度是71km/h.

[教学说明]通过现实情景再现,让学生体会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使学生体验数学知

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通过前面的情景引入,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归纳出结论,

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

问题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是什么?

问题2寻找等量关系的方法有哪些?

1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回顾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过程,再经过观察、分析、类比后能得出结论.

[归纳结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

(1)审:审题,弄清题意,明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2)找: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

的一个相等关系;(3)设:设未知数,通常题目问什么,就可以设什么为未知数;(4)列:根据

这个相等关系列出所需的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5)解:解所列出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6)答:检验是否符合题意,答题.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寻找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一般有下

列二种方法:①从有关数量比较的关键词语中发现等量关系,如大、小、多、少、倍、分等;②

借助基本数量关系,探讨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如路程=平均速度X时间;③注意变化中的不变

量,寻找隐含的等量关系,如行程问题中,静水速度不变等.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甲、乙两站相距1200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80千米,一列快车从乙站开

出,每小时行120千米,两车同时开出,出发后()小时两车相距200千米.

A.5B.7C.5或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