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充要条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三个概念.
2.能在判断、论证中灵活运用上述三个概念.
3.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三个概念.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和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形成概
念.
【教学过程】
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
导问题:判断命题“如果x=y,师生一起感受命题推联系实际;
入则x2=y2”是否正确.理.激发兴趣.
1.命题与推出.
在数学中,我们经常遇到从实例直观
“如果p,则q”形式的命题,感知概念.
这种命题的真假要通过推理来判
断.如果p真,证明q也为真,
那么“如果p,则q”就是真命
题.这时我们就说,由p可推出
新q.
符号记作:p?q,
读作:“p推出q”.生:结合引例,阅读培养学生自
课
2.推出与充分、必要条件.教材P21第1行到第15学能力和逻辑思
p推出q,通常还可表述为行,每四人为一组讨论:p维能力.
p是q的充分条件;推出q还有几种表达方
q是p的必要条件.式?几种表达方
这就是说,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式的理解是难
如果p,则q;(真)师引导学生弄清几个关键点,通过观察、
p?q;词:推出,充分条件,必自学、类比、思
p是q的充分条件;要条件;同时强调这四句考突破学生这一
q是p的必要条件.话表达的都是同一意义.思维障碍.
这四句话表达的都是同一意义.
例1(1)“如果x=y,则x2=
y2”(真)这个命题还可表述为哪几
种形式?通过例题
(2)“在△ABC中,如果AB=1,熟练使用四
AC,则∠B=∠C”(真)这个命题还种不同表达方
可表述为哪几种形式?师:板书例题,引导式,加深对充分
解(1)“如果x=y,则x2=学生用四种不同的表述方条件,必要条件
y2”(真)这个命题还可表述为法表述同一命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