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论新教学大纲下中职数学新规划教材之特点.doc
文件大小:4.74 M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6-08
总字数:约3.07千字
文档摘要

论新教学大纲下中职数学新规划教材之特点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改革浪潮一浪高过一浪。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审时度势,于2009年1月份正式颁布中职数学新大纲,且新大纲从2009年秋开始实施,相应的国家规划中职数学教材也做了修订。新的国家规划中职数学教材在2009年秋陆续在各中职学校使用。在新的数学教学大纲下,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数学新教材的使用为例谈谈其特点。

关键词:中职数学新规划教材特点

1适应形势发展,教材体系模块化

按照国家教育部2010年3月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现在我国中职学校共有19个专业门类,专业总数达到了321个,中职教育呈现出了专业多样性的特点。各专业对数学课程的要求并不一致;近些年来,中职教育处在高等教育与普高教育的“夹缝”当中,生源质量低下,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数学成绩尤为明显,成为了各科学习中的“软肋”。如何在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促进每个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就成了摆在每位职校数学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很显然,中职学校旧的数学教学大纲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造成了数学教学工作难以进行,教学效果差的状况。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新形势下人才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对数学教学大纲重新进行了修订实施。新大纲在教学内容上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部分,科学合理,充分肯定了数学课程基础性,注重了数学知识和专业学习的紧密联系,突出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新大纲的颁布实施对职业教育是一场及时雨,有助于职校生的学习要求,极大的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修订的重点是根据课程目标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适应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适应学生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的新要求,坚持公共基础与多样化选择相结合的原则,遵循教学大纲对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根据教学大纲中教学内容结构划分,教材体系实行模块化,分为基础模块(上、下册)、职业模块(分为“工科类”和“财经、商贸与服务类”两种)和拓展模块。新教材充分考虑了各学校各专业对数学的需求,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方便各学校各专业对教材及教学内容的选用,提高了教材的使用效率。

2打破传统,突出学科的基础性

数学是研究数与形的科学,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晶。数学课程是各中职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文化课,也是一门工具课。中职阶段的数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从而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也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中职阶段数学课程,其教学就必须重视该学科体系的系统性与逻辑性。简而言之,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格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数学知识如此重要,因此必须要学,但是数学概念和理论又高度抽象,学习

言叙述比较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较强,而传统的中专教材由于内容加深,叙述相对比较严谨,抽象思维陡然提高,知识难度迅速增大,重理论、重逻辑推理,学生思维不能适应这些变化;(3)初中教材的内容较少且比较简单,课堂教学中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然后让学生练习,每节课中学生围绕一二种题型进行反复训练,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了中专阶段,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课改实行,加之各中专学校普遍轻文化课重专业课,使数学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题型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只能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这让学生在教师的教学方法上也产生了很大的不适应。针对以上困境,新教材一方面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好与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衔接,在教材的附录部分增加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作为预备知识,从学生学过的知识中,提出问题,通过引申、拓展来讲解新知识;新教材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依照“【实例】【观察】、【问题】、【知识回顾】、【实验】、【实例】、【新知识】、【知识应用】、【想一想】、【试一试】、【计算器使用】、【软件链接】、【实际操作】”等版块组织教学内容,同时在编排中增加“【小资料】、【小知识】、【小提示】、【名人名言】”等生动活泼的附加版块,以增加教材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章后面设置了“阅读与欣赏”栏目,介绍数学科学史、知识应用案例等内容,拓宽视野,引起学生兴趣。

5与时俱进,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进入21世纪,以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体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手段,而且也在改变着教学模式,甚至在改变着课程形式。因此,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