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已变!大明,何变?伟大的航海家!上岸后,他们手中所拿的东西有何不同?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6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大航海时代前后的中国与世界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图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宋元时期海上交通路线图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发展:西汉唐宋元朝开拓发展鼎盛明朝?
一、远海扬威——郑和七次下西洋东洋西洋西洋:明初,常把东海及其以外的海域称为“东洋”,把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明史·郑和传》
海外诸番……皆奉琮执贽,重译来朝。皇上嘉其忠诚,命和等统率官校旗军数万人,乘巨舶百余艘,赍(jī,携带)币往赉(lài,赏赐)之,所以宣德化而柔远人也。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域……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天妃灵应之记碑》1.阅读材料,指出郑和“奉使西洋”的目的是什么?2.阅读课本91-92页,郑和船队“涉彼狂澜,若履通衢”的条件有哪些?宣扬朝廷的恩德教化,安抚远方的人民(一)目的和条件(1)经济基础:(2)技术保障:(3)政府态度:(4)个人能力:明初国力强盛。造船和航海技术先进。明成祖的鼎力支持。郑和个人能力出众。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时间:次数:出发:7刘家港到达地区:最远到达:主要活动:1405-1433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印度沙特阿拉伯索马里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赠送礼品、商品交易(二)概况和评价1.阅读教材P91-92,整理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概况。
2.多角度评价郑和下西洋。(二)概况和评价(1)从航海史角度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伟大贡献。航海家郑和哥伦布达·伽马时间1405-1433年1492-1504年1497-1498年次数7次4次1次船队人数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有60多艘。首航时27000多人17艘,船队首航时90多人4艘,船队首航时160多人到达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洲大陆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印度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范围广
(2)从国家关系角度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扩大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响力。2.多角度评价郑和下西洋。(二)概况和评价在今天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公庙,马来西亚有三宝山,印度尼西亚有三宝庙、三宝井、三宝洞。
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贸往来和文明交流。(3)从文明交流角度看:2.多角度评价郑和下西洋。(二)概况和评价明永乐青花瓷的颜料来自渤泥国的苏泥勃青中国宝船到彼(祖法儿国),开读赏赐(皇帝圣喻)毕,其王差头目遍喻国人,皆将乳香、血竭、芦荟、没药、安息香、苏合油、木别子之类,来换易贮丝(绸缎)瓷器等物。——《瀛涯胜览校注》
(4)从中西比较视野看:2.多角度评价郑和下西洋。(二)概况和评价动因、具体行为、经济效益、历史影响不同郑和七次下西洋……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郑和:伟大的和平使者》印第安人:“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我们的文化,掠夺我们的财富,他是一个恶魔。”郑和的出海确实是种奢侈的冒险,除了声势浩荡并带回奇谈异闻外,几乎没有产生什么商业利益。士大夫强烈反对,甚至在史书中也只是轻轻一笔带过而已。——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西方的航海活动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触发了殖民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全球联系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周中坚《拉开海洋探索时代的壮阔序幕》朝贡贸易:其特点往往是“厚往薄来、倍偿其价”,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主要是为了宣扬国威,满足统治者对奇珍异宝的需求。西方哥伦布之后,无数继起之哥伦布;中国郑和之后,再无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