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2-2024北京重点校高二(下)期末历史汇编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章节综合
一、单选题
1.(2024北京丰台高二下期末)明清时期在边疆地区推行“立庙兴学”政策,大量修建祭祀孔子的国家礼制性建筑文庙,文庙中还修建明伦堂、启圣祠、名宦祠、乡贤祠、文昌阁、尊经阁等,并在文庙开设学堂,谓之“庙学”。以上措施(???)
A.标志着儒学思想开始向基层渗透 B.建立了民众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
C.有利于文化教育发展及国家认同 D.推动了教化百姓的乡约与法律的合流
2.(2024北京昌平高二下期末)康熙在江宁织造曹寅的奏折上朱批:“倘有疑难之事,可以密折请旨。凡奏折不可令人写,但有风声,关系匪浅。小心,小心,小心,小心!”由此可见,奏折制度(???)
A.完善了对官员的考核机制 B.削弱了对地方的监察管理
C.反映了军机处的中枢职能 D.体现了君臣联系的机密性
3.(2024北京东城高二下期末)书籍是信息和思想传播最重要的载体。明清时期出版发行的商业书籍主要出自民间坊刻(部分举例如下表所示),这反映了(???)
作者
书籍
出版情况
陶承庆
《新刻京本华夷风物商程一览》
由福建书林坊主于万历年间刊印
程春宇
、士商类要》
由金陵著名的唐氏书坊于天启六年刊印
李留德
《客商一览醒迷·天下水陆路程》
由金陵李潮聚魁楼于崇祯八年刊印
由扬州徽商经营的书坊务本堂于乾
隆五十七年刊印
吴中孚
《商贾便览》
①水陆交通系统的发达推动书籍的传播
②江南地区民间出版印刷技术取得进步
③商人逐渐成为明清社会新的阅读主体
④商品经济发展使得社会对专业知识需求增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3北京东城高二下期末)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翻译出版的《人身图说》是最早传入中国的西方近代解剖学著作。然而,人体解剖并未在当时的中国医学界流传,反倒是进入了画家笔下,如清代扬州八怪罗聘的《鬼趣图》里就用《人身图说》中的骨骼图来画鬼。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开始接受西方科学技术 B.形成了中西艺术的交融
C.美术界焕发了新的生机 D.对自然科学认识的落后
5.(2023北京昌平高二下期末)自明朝后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推动当时社会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
①“工商皆本”思想的出现??②小说和戏曲的创作成就显著
③清朝时出现新的中枢机构??④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传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3北京昌平高二下期末)明清时期,中国边疆地区受到外来的骚扰或殖民活动不断。下列历史人物中,为抵抗外来的骚扰或侵略,作出贡献的有(???)
①徐弘祖??②戚继光??③俞大猷??④郑成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23北京海淀高二下期末)清代学者赵翼在《檐曝杂记》中写道:“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皆绝技也。……洋远在十万里外,乃其法更胜。”这体现他的观念是(???)
A.发展商贸以融合中西习俗 B.举办新式学校以传播西学
C.修明内政以挽救国家危亡 D.以开放心态对待西洋器物
8.(2023北京朝阳高二下期末)2023年5月21日,国家文物局发布我国深海考古的重大发现,在中国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度海域发现两艘大型古代沉船,其船货分别以外销瓷器和海外输入的木材为主。根据出水文物初步判断分别为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与弘治年间(1488—1505)。此次考古发掘可用于研究(???)
①中国先民利用南海的历史????②海上丝绸之路的双向流动
③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状况????④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象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2023北京育英学校高二下期末)对内阁的认识,明代人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另一种观点认为“虽无相名,实有相职”。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阁臣拥有“批红”权力 B.阁臣职权因时因人而变
C.明太祖以内阁取代宰相 D.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冲击
10.(2022北京昌平高二下期末)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史实
结论
A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
该主张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B
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其中内容包括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
1861年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提出“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草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建立新的政治体制
D
清德宗实录》光绪十